放大圖片
2015年1月30日,「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推介會」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香港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為推介會致辭,陳經緯表示,「新常態」下的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在「新常態」下將湧現出許多新的發展機遇。
2014年9月15日,國務院發文致廣東省政府關於國務院支持汕頭經濟特區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有關政策的批覆,這是在與國家深化改革開放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賦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相同功能的基礎上,專為港澳台僑而設,為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建立符合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意願和國際通行規則的跨境投資、貿易機制,打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而立。同時增加特別的條件,把試驗區建設作為汕頭經濟特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大舉措,積極開展先行先試,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這對汕頭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使命與責任,更是為廣大海內外華僑華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提供了一個嶄新發展機遇的重要平台。
汕頭經濟特區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首批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30多年來,汕頭經濟特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着不足之處,比較明顯的是經濟發展速度與深圳等經濟特區比較,汕頭發展相對緩慢,從表面上看並不盡人意,但是,我認為,這卻是給汕頭留下了後發優勢。正如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長期保持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但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調,下調至去年僅為7.4%的增長,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降至7%。當前普遍擔憂中國經濟增長降速甚至「衰退」,但事實上並不是降速更不是「衰退」,而是步入「新常態」。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發展留下了一張白紙,百廢待興,你可以根據需要來畫圖,發展空間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現在歷史留下來的這張白紙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描繪了很多美麗的圖案,留下來的白紙空位逐漸減少。從全國來看,現在與以前相比,雖然投資空間相對小了,但實際上是步入了「新常態」,「新常態」下的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新常態」下將湧現出許多新的發展機遇。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設立正是「新常態」下湧現出來新的發展機遇,雖然之前汕頭經濟發展緩慢,也正是前面比喻的一張白紙,汕頭這張白紙到現在僅僅畫了一角,與其他發展較快的區域相比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優勢凸顯。
眾所周知,潮汕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多優良港灣,自古為中外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重要商貿口岸。作為粵東、閩西南、贛南地區進出海口、主要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的汕頭,清末曾經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五口通商之一。潮汕籍人士與生俱來的經商天賦享譽全球,潮汕籍工商界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營商網絡,潮汕大地具備區域、海港、人脈、資本、營商網絡的優勢,加上海內外非潮籍商界朋友都很了解汕頭、喜歡汕頭,都有到汕頭投資發展的願望。
當前,國家正加快實施「一帶一路」重大戰略。「一帶一路」沿線有44億人口,涉及26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這一戰略的實施將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性的投資機會。汕頭以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為契機和國家賦予汕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的重任以及積極打造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從而為海內外商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商機。
香港是歷史悠久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點,作為國際化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資訊中心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大量國際資金來到香港積聚,然後進入內地和其他地方;內地通過香港作為跳板,尋找項目、資金,「引進來」、「走出去」。香港的這種「跳板、橋樑、窗口」作用是無法取代的,這也造就了她作為「自由港」的特殊功能和優勢。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推介會在香港召開,是更深入與香港緊密合作、深度融合的體現,從而充分利用香港這一獨特通往國際特別是聯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跳板、橋樑、窗口」發揮互聯互通的作用。香港中國商會一直致力於為中國企業包括聯合香港企業走向世界提供服務,為落實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而不懈努力。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在中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建設中,我們更感責任在肩。我身為潮籍企業家,定會充分利用和發揮我所在的香港中國商會和在海內外擔任多家商協會職務的作用,包括我自身的香港經緯集團積極回汕加大投資,建設國際採購商貿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服務平台,也包括本人和集團有積極性、有能力作為發起人牽頭在「華僑試驗區」組建華僑銀行,建設跨境金融服務平台,共同為汕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打造國家「引進來」、「走出去」重要平台,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
借此機會,我也誠摯呼籲海內外有識之士、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華僑華人、企業界朋友充分發揮積極作用,本着發展好自身的事業,本着積極參與推動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為國家、為廣東、為汕頭經濟共同發展凝心聚力,共同開創新紀元!
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市長鄭人豪一行到訪香港中國商會
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1月31日假中環廣場67樓香港中國商會會議廳會見由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市長鄭人豪率領的訪問團一行。雙方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透過各自平台進一步加強產業合作,發揮香港金融中心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的各自優勢,共創汕港兩地雙贏發展。香港中國商會名譽會長、泰國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桂雄,榮譽會長、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創會會長、深圳市汕頭商會會長鄭漢明,創會會長、雅嘉實業集團董事長周育喜,創會會長、廣東陽柳(集團)實業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才雄,創會會長、中國海外投資年會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丹,創會會長、香港寶來雅金融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羅俊升,理事會副會長、陳美寶會計師事務所主席陳美寶,理事、香港經緯集團執行董事陳亨達,泰國華人青年商會副會長黃懿光等參加會晤,香港中國商會副秘書長普慧艷主持。
陳經緯歡迎陳茂輝、鄭人豪一行
代表團訪港推介行程緊鑼密鼓,登門拜訪商會,足見誠意。陳經緯主席代表商會歡迎陳茂輝書記、鄭人豪市長一行。他說,作為潮籍企業家,最想回報和建設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鄉。現在有機會能為建設中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貢獻力量,更感到肩上的責任很重。他表示,此次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推介會在香港召開,是汕頭更深入與香港緊密合作、深度融合的體現,香港中國商會非常榮幸能作為特別支持機構,為此次汕港交流牽線搭橋,推動兩地企業家交流溝通,加深彼此了解。陳經緯主席說,日後將繼續充分發揮香港這一獨特的區位優勢,完善其作為聯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跳板、橋樑、窗口」的互聯互通功能角色,並借力擴大香港中國商會服務兩地的作用,幫助汕頭企業聯合香港企業共同為落實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戰略而不懈努力。
陳茂輝書記冀汕港兩地聯合「走出去」共享無限商機
陳茂輝書記首先對香港中國商會在此次推介會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了感謝。他稱,試驗區的建設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的重視,將試驗區設在汕頭,也是為了發揮汕頭作為「僑鄉」的重要作用。他同時對未來與香港中國商會的合作寄予希望和信心,並強調汕港兩地合作、共同「走出去」未來商機無限。陳書記表示,香港是汕頭最大的投資貿易合作夥伴,目前全市已批准香港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800多個,投資總額133億美元,佔全市外商投資總額70%以上。汕頭將以華僑試驗區為引領,積極開展與香港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勇於先行先試,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探索新路。
出席會晤的汕頭市代表團成員還包括:汕頭市政協主席郭大欽,汕頭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黃俊潮,汕頭市委常委、秘書長張應傑,汕頭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逸麗,汕頭市副市長趙紅,汕頭市市政府秘書長邱奕輝,汕頭市市政府副秘書長、海灣新區(華僑試驗區)管工委黨委書記吳先宏,汕頭市商務局局長蔡佩儂,汕頭市外事僑務局局長陳鵬,汕頭市僑聯主席謝惠蓉,汕頭市委辦副主任黃立飛,汕頭市府辦副主任李偉紅,汕頭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陳爍煥,汕頭市外事僑務局副局長陶小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