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小玫對其代理經銷的國藥片仔癀情有獨鍾。 陳文華 攝
吳小玫出身印尼華僑世家,1976年來香港,進入家族公司學做印尼五金生意。第二年,當時20多歲的她單槍匹馬赴廣交會,「一下子訂到了很多貨,令父親和股東都非常開心,覺得我『好做得』!」她笑言:「後來就一直由我到內地採購。」
1989年,她自立門戶開立捷成貿易公司,最初代客寄藥材郵包。「寄多了,我便問客人,會不會長期讓我寄?用郵包寄始終數量有限,不如裝成貨櫃,這樣可降低成本。」她說:「那個時候做藥的貨櫃要求多多,內地的藥都要驗證,要通過SGS國際認證,還要獲印尼領事館簽紙。」她用一個月摸清全部流程,備好所有手續,當第一單貨櫃從領事館簽出來,「印尼客戶看到簽的是『黑字』文本,非常高興,大讚我有本事。後來才知道這個文本對貨櫃入印尼可省去很多麻煩。這麼多年,我一直將內地中成藥通過貨櫃銷往東南亞,做到今天可以一年做兩三億的生意額,自己也很開心。」
片仔癀改包裝銷量倍增
吳小玫覺得,人一定要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做起來才不會累,反而很享受。吳小玫的爺爺是中醫,她從小就喜歡研究藥。「我對做藥很有心得,會仔細看每一家中成藥廠家寄來的臨床報告,以及他們在內地的銷售情況,然後作出篩選,推薦給印尼公司。」10多年前她更要求片仔癀到印尼的包裝由中英改為中印雙語包裝,結果在印尼的銷量立刻翻番。
在她鍥而不捨的努力下,捷成幾乎取得內地所有名優中成藥在印尼的總代理。多年來她以服務取勝,不時帶着內地廠家走訪印尼,考察中成藥市場;同時也帶印尼總代理去內地藥廠實地參觀,令雙方建立良好關係。26年過去,她與供應商、印尼總代理由客戶變成了朋友。吳小玫說:「做人做生意最重要一點是誠信,我的宗旨是從捷成藥業出去的藥,一定是原廠正貨。」
自學電腦英文中藥管理
吳小玫好學不倦,不斷增值自己。「1989年,當時朋友去台灣,將電腦轉售給我,但我的條件是要教會我使用。結果公司打單、記賬都電腦化了。」上進的她每晚收工堅持上夜校,用兩年時間修讀Wall Street 英文課程;同樣又用兩年完成港大專業進修學院的中藥管理課程。她考試過關,獲政府津貼學費,笑言自己賺了好幾萬元。喜愛文學的她,如今又報讀公開大學的相關課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