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麟
國際社會致力反恐,惟同時明白以暴易暴治標不治本,故多國近年開始試驗「聖戰分子更生計劃」,希望透過心理、宗教和職業輔導,把一些極端分子「去極端化」,讓他們重新融入社會。丹麥堪稱是歐盟在這方面的領頭羊,故今次襲擊形同一巴掌摑在臉上。
據估計,丹麥有多達數千名年輕穆斯林,曾經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打聖戰,按人口比例計,在歐洲僅次於比利時。相比美英等立場強硬的西方國家,丹麥沒懲罰曾參與聖戰的返國公民,而是實施「感化教育」,透過教師、警察、社工和宗教領袖等,嘗試矯正他們的極端想法,並提供學業和職業輔導,助他們重返社會。
去極端化近年逐漸備受重視,各國亦開展不同程度的更生計劃,其中最知名的要數沙特阿拉伯。沙特不僅會為放棄聖戰教義的公民提供援助金、房屋、汽車等豐厚福利津貼,更在首都利雅得興建豪華得令人咋舌的更生中心,內有泳池、桑拿、體育館等設施,甚至提供藝術課程,堪稱「五星級更生服務」。
聖戰分子更生計劃的本意在於,在聖戰分子要麼戰死、要麼坐牢的兩條「死路」外,留下一條重過新生的「生路」。事實上,不少對恐怖組織死心、卻因泥足深陷難以抽身的聖戰士,都願意走上這條更生之路。
然而對於一些極端思想根深柢固的聖戰士,要去極端化談何容易?有批評聲音更擔心,外界出於好意的「感化」,只會被極端分子視為帶惡意的「洗腦」,進一步激起報復的衝動。法國幾個月前開展自己的去極端化計劃,初期收穫不俗,但一切憧憬已在上月《查理周刊》恐襲後幻滅,今次丹麥槍擊案更是雪上加霜。
更令人擔心的是,連串暴力襲擊正逐漸把一般人與伊斯蘭教推至對立,勢必令人們更難接受更生者重返社會,從根本推翻更生計劃,恐怕只會把極端分子愈逼愈激,令局面變成無法解開的死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