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小紅自建夏布繡博物館,免費向人們展示民間藝術的魅力。王逍 攝
江西古謂江右,主屬江南西道,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為江西民間刺繡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繡地資源。女子從小學習紡紗織布,裁衣刺繡,用一雙雙靈巧的手勾勒出成千上萬的民間繡品,她們以這種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身對納吉祈福、功名利祿、生息繁衍、平安幸福等美好的期冀。
十餘年集逾千珍品
「女人真的很偉大,這些繡品上的寓意囊括了女人一生的夢。」十幾年來,張小紅癡迷收藏江西省夏布民間繡品,廣泛徵集散落民間的古老繡品。她自建的夏布繡博物館中,陳列着1,100餘件通過傳世、收購、徵集、複製的江西民間刺繡文物藏品,這些繡品以全新的面貌向大眾免費展示夏布繡民間藝術的魅力,成為了一張濃縮地域特色的新名片。
「藝術不僅要傳承,更要保護。」張小紅說,十幾年前,江西省很多民間的夏布繡品保存相對完好,所以就有很多外地收藏家低價收購,一麻袋一麻袋的,當時看到覺得很心痛,「如果全讓他們收走,我們的歷史依據又在哪裡?」為了傳承和保護日漸稀少的民間刺繡,她的足跡遍佈了江西省的每個角落。如今650平方米的博物館裡,所展示的千餘種珍貴藏品,都是張小紅在十餘年裡蒐集而來:南宋時期的牡丹紋刺繡褡褳,清朝時期的江西傳統民間夏布繡枕頂,清朝的江西傳統民間夏布繡肩褡,甚至床上繡、刺繡掛件、繡花鞋、幔都盡在其中。
不同的物件,不同的圖案,寓意也是不盡相同的。蝙蝠諧音「福」,又有多子多福之義;鯉魚喻示鯉魚跳龍門;燈燭圖案則代表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這些遺留下來的專屬於那個時代的記憶,一件件小物什憑藉質樸的情感,通過一針一線的連接,勾勒出女子美好的祝願。夏布繡博物館分別陳列着江西傳統的民間刺繡,創新的夏布藝術刺繡,以及活態傳承的傳習所,「我希望大家通過陳列的展品,更多地了解江西民間刺繡的針法、技法、材質,進而了解民俗、民風、民情,希望江西的民間刺繡能走進中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