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海巖
兩會最後一天進入表決日,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將八次按下表決器,代表13億國民行使手中神聖的決定權。新預算法生效後的首份政府預決算報告,是否能獲得較高票數通過,備受民眾關注。畢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公共財政,究竟該如何花,事關每位公民切身利益。
平心而論,今年提交給人大代表們審議的預決算報告,是歷年來最詳盡、最具體的。報告中甚至第一次採用了「工資」、「獎金」等口頭語,來表述預算科目。不過,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份「國家賬本」仍然是殘缺的。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說,這份預決算報告只涵蓋了六成中央部門的預算,四成中央部門至今未提交部門預算,而它們的財政開支在部門預算總盤子中佔70%,換句話來說,今年七成的部門預算沒有提交全國人大代表集體審議。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在閱讀報告後感歎,今年中央財政支出中三分之二的錢怎麼花,並沒有在這份報告中有所體現。
10天前,李克強總理對全體人大代表承諾,政府有權不能太任性。看來,財政部還是顯得有些任性,兩會期間在回應坊間傳言三公經費3,000億時,用了一個詞「胡扯」,引發社會批評。有評論指出,作為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面對民間質詢財政支配不透明時的態度,大體可以看出,過往財政部在掌管國民錢袋子時得有多任性。
回過頭來再看,由內行專家組成的全國人大財經委還不夠「任性」。對於今年這份依舊多數人看不懂的殘缺預算草案,人大財經委的審查報告中仍然充滿了溢美之詞,不僅未對收支數字提出異議,直接給出「可行」的通行證,象徵性提出的五條建議,也隻字未提落實和問責。
如果說以前是因為法律不健全,財政部有空子可鑽,那麼今年人大代表們,就應該名正言順地代表人民,依據預算法,用自己手中的表決權讓財政預算回歸到本來的面目之上:讓公共財政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去年,就有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和專家,向全體人大代表發出呼籲,「讀不懂預算案,請投棄權票」,冀望以此邁出監督審查的第一步。套用今年的流行語來說就是,面對看不懂的預算案、面對殘缺的「國家賬本」,代表們行使憲法給予的權力時,可以更「任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