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實習記者 許一傑 北京報道)業界分析認為,百貨商場陷入關店潮有多個原因。
其中時下電商憑藉產品種類和價格優勢對百貨業造成巨大衝擊,對消費者的分流作用愈來愈明顯,百貨業的利潤已經連續3年出現下滑,很多百貨企業開始撐不住了。
數據顯示,王府井百貨2014年營業收入182.7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7.64%;百盛商業同年銷售總額167.42億元,同比下降4.23%。兩者加起來全年銷售額僅350億元。淘寶天貓去年「雙十一」一天的交易額就達到571億元。
早年擴張速度過快
除了電商的衝擊,內地百貨門店前幾年擴張速度過快,但對消費者需求把握不足亦是關門潮出現的原因之一。華堂企劃廣報部劉芳坦言,華堂右安門店開業後,雖然在店舖上不斷調整,不過仍然沒有做到及時、快速對應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最終導致客流和銷售提升不足。
此外,Shopping Mall帶來的競爭亦是百貨沒落的原因之一。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現在的百貨業愈發沒有競爭力,在消費體驗上不如Shopping Mall,在便利上不如便利店,百貨業在夾縫中生存,日子肯定愈來愈不好過。
業內指出,百貨業是中國最傳統的零售業,現在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如果沒有創新,接下來的倒閉數量還將增加。百貨業必須革新,不變只有等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