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集《鳳閣恩仇未了情》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件使我十分感慨的事情:該劇的編劇徐子郎二十八歲便與世長辭。
綜合手上的資料,徐氏在1960年至1963年間的作品,包括為麥炳榮及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撰寫的《十年一覺揚州夢》(1960年首演)、《鳳閣恩仇未了情》(1962年3月首演),為林家聲及陳好逑領導的「慶新聲劇團」撰寫的《雷鳴金鼓戰笳聲》(1962年11月首演)、《眾仙同賀慶新聲》(1963年1月首演)、《無情寶劍有情天》(1963年10月首演)及《花開錦繡帝皇家》(1964年2月首演);其中《無情寶劍有情天》一劇,「家寶劇團」在1970年演出時,由潘焯修改劇本。
除上述劇目外,有資料記載《不斬樓蘭誓不還》和《英雄兒女保江心》也是徐氏的作品,但沒有引述來源,我暫時找不到其他佐證,只好記錄在此,以供大家參考。
徐氏也曾參加電影工作,1956年監製影片《霸王雞乸》;而《鳳閣恩仇未了情》、《十年一覺揚州夢》、《不斬樓蘭誓不還》也先後拍成電影。
陳守仁教授編著的《香港粵劇劇目概說:1900-2002》說徐子郎為「大龍鳳劇團」和「慶新聲劇團」執筆的劇本,都是由粵劇演員劉月峰策劃故事大綱。我為了搜集《鳳閣恩仇未了情》的資料,曾向一位熟悉粵劇的朋友請益,她反問我:「不是劉月峰編劇的嗎?」可見粵劇資料若缺乏整理,長遠便會出現謬誤。
曾焯文博士《鳳閣中西未了情》一文的註釋提供了徐氏的生平資料:「徐子郎原名徐家廉(1936-1965),乃係土生土長香港人,家境富裕,育有一女,寫成《鳳閣恩仇未了情》三年後即去世,聞之者嘆惜。徐子郎尚為林家聲寫了《雷鳴金鼓戰笳聲》及《無情寶劍有情天》,其劇本每每描寫人在艱難處境的內心掙扎,甚至潛意識陰暗面,雖然只出了六、七個劇本,已見才華橫溢,可憐死時只有二十八歲,如果長命一點,對粵劇的貢獻必定更加重大。」■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