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紅河綜合保稅區即將封關運行。
1910年4月,當滇越鐵路開通時,河口一步跨入近現代社會;2014年12月開通的泛亞鐵路東線內地段,更令河口凸顯其重大地緣價值,站在雲南連接東南亞的重要節點。
時速120公里的泛亞鐵路東線,較昔日載貨量低、速度慢的米軌滇越鐵路,運能不止提升五六倍。這條鐵路的貫通,正在改變着河口這座邊城。■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雲南河口報道
2014年12月1日,泛亞鐵路東線的蒙(自)河(口)段試運營,12月10日正式投入客運;2015年1月2日,貨運也隨之開通,與前期開通運營的昆(明)玉(溪)、玉(溪)蒙(自)段相接,形成泛亞鐵路東線的內地段。
3月31日,浙江商人、河口某公司的盧總經理登上由河口北駛往昆明的K9690次列車,這已經是盧先生第三次由這條新開通的鐵路線往返河口與昆明之間,16時16分由河口發出的該次列車,當日22時09分即可抵達昆明站。在火車上已預訂好機票的盧總,翌日在昆明辦理相關事務後,就能登上飛往家鄉溫州的航班。
鐵路開通縮短時空
對於九年前便來到河口發展的盧總來說,這條新鐵路線的開通運營,與其有着密切的聯繫,他感觸最深的,當然是往返昆明與河口之間的時空明顯縮短。由於生意關係,他常常需要出差,之前自己駕車往返河口與昆明之間,雖然方便,但常常令人精疲力竭;再之前,乘坐大巴穿行於崇山峻嶺之中,一個單程便需12小時。彼時,河口還未開通高速公路,滇越鐵路已停止客運、准軌鐵路尚未開通,這對於常常往返於河口與昆明之間的盧總來說,穿行於崇山峻嶺中的等級不高的公路,成為一件痛苦的事。
盧總的感受也得到了河口北線路管理站書記李焱的證實「以前乘坐米軌火車由昆明到開遠需要8小時、由開遠到河口又是8小時,16小時的旅程,常常令人疲憊不堪。」
鐵路貨運降低成本
與盧總有關的,還有貨運成本的降低。從事各種輸配電設備、建材、瓷磚生意的盧總,此前更多地選擇由汽車運貨,這需要在昆明由火車換裝至汽車,運費高一倍不說,還要多支出一筆裝卸費。
「米軌滇越鐵路的運能,遠遠不能與准軌的昆河鐵路相比。」河口北線路管理站站長普志偉告訴記者。「較每節貨車載重僅30噸、時速僅十多公里的滇越鐵路,目前開通的准軌列車運能提升了不止五六倍。」普志偉介紹,列車開通不久,裝車量平均已達每天60多車,卻還遠遠沒有飽和;河口北站還與越南鐵路部門合作,嘗試以20英尺集裝箱開展國際聯運,這樣一來,一節准軌貨車可裝載兩節米軌貨車的運量,還降低了准軌與米軌列車換裝的時間成本和裝卸成本,完全可以滿足河口口岸未來大進大出的需要。
列車帶來大批人流
河口縣政府新聞辦主任盧建彬的感覺是,鐵路開通後人流量大量增加,尤以節假日期間的人流量為甚。盧建彬的感受也得到了李焱的證實,她告訴記者,由昆明往返河口的客運列車,已增加到每天4對,乘客也由開始時的600多人,增至800多人。「預計人流量還會繼續增大。」李焱說。
盧建彬則認為,准軌鐵路的開通運營,也拉動了河口的旅遊經濟發展。許多遊客來到河口,一般都會選擇到一河之隔的越南老街、沙巴等地短線旅遊,圓一個出國夢。河口邊檢站譚斌強警官介紹,今年春節長假期間,口岸出入境旅客明顯增多,每日上午8時開始,蜂擁而至的遊客就擠滿了出入境檢查大廳,口岸廣場上也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與昆河鐵路開通有密切聯繫。」譚斌強說,出境游的旅客除由昆明出發的外省和昆明本地的遊客之外,途中玉溪、蒙自等地上車的遊客也不少。
紅河綜合保稅區4月封關運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丁樹勇 報導)記者日前從紅河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獲悉,該綜合保稅區已於1月29日通過驗收,將於4月份封關運行。
位於蒙自經濟開發區的紅河綜合保稅區,距泛亞鐵路東線的蒙自貨運北站不足200米。201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紅河綜合保稅區,地處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昆明-河內-海防經濟走廊、滇中城市經濟圈、滇東南城市群的效應「疊加區」,與南寧-曼德勒經濟走廊交匯,對接北部灣,面向東南亞,區位優勢明顯,是中國面向東南亞開放前沿門戶,是西南地區通往東南亞最便捷國際陸路大通道的重要樞紐。其功能定位為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和走向亞太的口岸物流中心、保稅物流基地、保稅加工園區和生產性服務貿易平台。
河口跨境經濟合作區啟動在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丁樹勇 報導)河口縣長鄧進秀日前透露,中國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經濟合作區相關方案和規劃,已分別上報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待批,獲批後啟動建設。
從邊境貿易區到邊境經濟合作區,再到跨境經濟合作區,河口這個邊陲小城在雲南對外開放格局中擔當的角色不斷更替演進。在鄧進秀眼中,規劃中越雙方各為11平方公里、以公路大橋連接的跨合區,將是一個自由貿易區,其功能集金融服務、旅遊、倉儲物流、來料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設備等產業為一體,凸顯河口對外開放的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