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鹿港木雕大師黃媽慶雕刻的海洋世界。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自14歲成為雕刻學徒以來,黃媽慶刀下誕生無數荷葉、絲瓜、飛鶴、小鳥、龍頭、游魚等動植物栩栩如生的形象,但他卻很少直接刻畫人。這種偏愛自然、復歸於樸的雕刻風格恰恰是這位63歲台灣木雕大師的心境寫照。
「哇!這真的是木頭雕的嗎?」在台中文創園,黃媽慶的展覽《順逆皆自然》讓很多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難以置信,不少觀眾駐足停留,審視再三。身着紫色中式傳統服裝的黃媽慶神情恬淡謙遜、從容而不失熱情地為觀眾講解:「萬事萬物有其因緣,該來的總會來,順逆皆然,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受道家佛家影響深
在黃媽慶的家鄉鹿港,人文薈萃,自古港埠經濟繁榮。作為土生土長的鹿港子弟,黃媽慶自幼拜師雕刻名家王錦宣,參與廟宇興建與維護,奠定他作品的傳統根基,也為未來的創作打下深厚基礎。
他坦承,老子陰陽、佛家輪迴對他的影響很深。在他的創作中,最喜歡樟木雕成的《紅葩迎曦》:殘荷下面,小荷已露尖尖角。「新舊交替,體現了生命的輪迴。」他說,為了完成這幅作品,從構思到最終成品耗時兩三個月。隨後於2010年贈送給時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荷風蓮開》,也是他另一幅得意之作,不少大陸民眾也因此領略到黃媽慶的手筆。
雖然木雕創作很辛苦,但黃媽慶依然甘之如飴,並視木雕創作為一種修行。在他的一呼一吸、一刀一錐中,原木的質樸敦厚、自得的恬靜油然而生。他把自己的生活體悟融入到傳統技法中,既保留了傳統味道,又呈現個人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