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Silver & Silver 推介西洋金銀古玩
香港國際古玩展開幕在即,來自英國倫敦Silver & Silver公司的古董商D'ortona Antonio,已早早率一家三口抵達香港籌備參展事宜。D'ortona Antonio可稱得上資深的古玩經紀商,他1972年就入行,長年奔走在意大利、紐約等歐美大小城市買賣古玩。
他入行早,以參與展覽的形式作古玩交易也較超前,早在近四十年前的1976年就現身在英倫的古董展場內,自始與各地的形形色色古玩藝術品展覽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認為香港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大都會,在香港舉辦古玩展順理成章是國際的焦點,所以一直都有關注香港國際古玩展。有朋友曾參加翟氏投資有限公司在內地太原舉辦的古玩展,頗有得着也留下很好的印象,經聽取了朋友的意見後就毅然決然來港參加古玩展。雖然是首度參展,D'ortona Antonio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通過香港這一平台認識更多更好的亞洲客人,進一步嘗試打開內地的市場。
D'ortona Antonio是經營歐美式的古董金銀擺設飾物,中國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生活提升迅速,他相信歐美的古董金銀器必然為高品味的中國人接受和追捧,十三億人口的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因此Silver & Silver公司是次帶港的約一百件展品絕大部分非常珍罕,都是經過反覆精心挑選,既有一定的歷史時間性又極端華美精工,更兼具裝飾性及實用性,所有銀器展品都是純銀的925銀飾。他接着解釋:「925銀飾是指92.5%的銀加上7.5%的合金,是國際公認製作銀首飾的標準材料,國際規定,凡是92.5%的銀就可以稱為純銀。」
雖然筆者一時還未接觸到展品實物,但看他從平板電腦上調出以往參展的攤位現場圖,以及是次將展出的實物圖片就足令人眼前一亮。有一隻高達150cm、重8公斤銀製水鳥,裊長的雙腳撐起羽毛豐滿的軀幹,身上的雙翼及通體翎毛一片片倫次分明,玲瓏有致,栩栩如生,而彎曲伸展自如的頸部則鏨出細密的毛羽。他站立起來比畫着銀水鳥的高度並介紹:這是意大利歷史上著名工匠BUCCELLATI的全手工精心製作,是一件大型的銀擺件,價值達到14萬美金以上。他又將圖片翻到一對銀鎏金作底座的果盤,放大圖片後講:「這對果盤製作是1809年,出自十八世紀享負盛名的英國皇室工匠PAUL STORR之手,此大師級工匠專為王公貴族特製金銀器,這鎏金銀器造型典雅華貴,三個人物造型作支架的底座逾兩百年仍熠熠生輝,與上面支承着的玻璃果盤有對比也渾然天成頗協調,獨特的設計,精巧手工,充分展示了歐洲藝術獨有的風格。」
他最後表示,第一次將近百件西洋金銀擺設古董帶到香港國際古玩展,相信定會為收藏家提供不可多得的認識、搜集及拓展西洋古董藏品類別的機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雪婷
Gibson Antiques Ltd 古玩展乃溝通好平台
Gibson Antiques Ltd古董有限公司的經營者Alastair Gibson,在古玩業界也算資深的行家了,因為他在英國已有二十多年從事拍賣工作的經驗,早年曾任職於英國蘇富比拍賣公司,出任「中國和日本瓷器工藝品部倫敦歐洲主管」。在蘇富比的歷練為其日後獨自在古玩這個圈子內打滾,奠定了必需的知識、眼界及人脈等的基礎。
Alastair Gibson以他的專業知識,一直都在經營包括英國、歐洲和東方的陶瓷藝術品。 他每年都參加多個古董收藏交易大型展覽,其中就有連續多年參加的「香港國際古玩展」,並對香港市場時刻關注着。他認為,香港國際古玩展是一個安排佈置有條理,場內交投活躍,參展商、買賣雙方都很成熟的達到國際水平的展覽,每度參展都令人難以忘懷,都享受到愜意的安排。他又進一步指出,香港的國際古董展給人一種更廣泛的全球影響力和買賣的機會,已經成為公司業務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更明確表示:「參與香港國際古玩展,首先當然是希望多做生意賣出貨品。另外,除了借助古玩展溝通、聯絡舊朋友,更是利用這個現成的平台認識更多的新朋友,特別是內地的客人,穩固和擴充我們的亞洲客戶。」
提及今年的香港國際古玩展,他表示,參與的展品和以往分別不大,基本上以中國、東方陶瓷藝術品等為主。其中一隻清代乾隆年間珍稀中國外銷瓷「行商」大酒碗,估計會吸引入場人士的興趣。這隻又稱潘趣碗的大酒碗非常有特色,首先器型頗大,高達38cm。其次,紋飾也特別,開窗滿工,繪畫的是乾隆年間最有時代特色的「十三行」景致。「十三行」是當時專門從事外貿的具有半官方性質的民間機構,描繪「十三行」紋飾的器物出現於18世紀後半期,也就是「十三行」最為興盛的時期。我們細賞這大酒碗,開窗內精繪櫛比鱗次的洋行樓房,各式人物點綴其中,江面上商船穿梭往返,多面代表各國國旗迎風招展,體現到「十三行」興盛一時。
今年參展,Gibson Antiques Ltd與一家名為「翠鳥」的公司合租一個攤位,除成本的考慮外更看重的是對方的珠寶設計。「翠鳥」以傳統的珠寶滲入新的思維理念,設計出新穎出類拔萃的時款珠寶飾物,展示出人意表,自會吸引不同興趣的人士。Alastair Gibson表示:「與『翠鳥』同處一攤位相得益彰,來我展櫃上看古董的朋友,其同行者或許會對『翠鳥』的珠寶青睞,這樣雙方的生意機會不是更大嗎。」
今年的古玩展內套一個水松石山房主人借展的「提煉水墨」展覽,Alastair Gibson表示十分期待觀賞該展覽。他景仰水松石山房主人,也頗為欣賞其水墨畫作,常認為:「水松石山房主人是我上一輩中的佼佼者,是一個成就非凡的藝術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雪婷
展會活動
展覽
提煉水墨 - 水松石山房主人借展
念·菩薩 - 佛珠展
古玩現場鑑定
30/5及31/5 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講座
30/5(星期六) 下午2時至3時
佛教藝術鑑定
講師:一西平措 語言:普通話(名額限30人)
佛教造像藝術是眾多藝術品中獨特的一個品類。其不僅具有線條、造型、色彩所表現出來的外在美。更凝聚着信眾無限的信仰,其直指人心、給予眾生以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啟迪,能給眾生以終極關懷。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佛教造像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健陀羅造像的英秀俊朗,斯瓦特造像柔軟飽滿,尼泊爾造像和諧優雅,西藏造像精巧生動,唐代造像雍容華貴,宋代造像儒雅靈秀......。香港翰海拍賣公司董事長一西平措是資深的佛教藝術專家,他將為我們揭示佛教造像藝術的獨特魅力,啟迪智慧人生。
31/5(星期日)下午2時至3時
明代正德官窯瓷器所見回教文化之影響
講師:金立言 語言:普通話(名額限30人)
明代正德官窯瓷器多有書寫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作為裝飾,獨樹一幟,當時由誰來主導設計這些官窯瓷器一直是學界關心所在。講師乃回族人,曾於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藝術史博士課程,於2007-2014年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擔任瓷器工藝品部高級業務經理,於研究時注意到流傳在北京地區清真古寺的正德官窯阿拉伯文瓷器,又發現牛街禮拜寺弘治九年碑文上出現多位回教宦官的名字。通過這些文物及文獻資料,講師對正德皇帝的宗教信仰加以分析,探討正德 「官樣瓷器」出現的文化歷史背景。
30/5及31/5(星期六及日)下午3時至5時
手卷畫作全體驗
語言:英文(名額限20人)
手卷在中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世界上技巧最高超及最具視覺藝術效果的表現方式。它們打破畫家與觀賞者之間的時空阻隔、讓兩者互動,使觀賞者能夠更全面而親身體驗當中的藝術意境,跨越時間的束縛。 水松石山房主人既是收藏家也是藝術家,他將會分享欣賞手卷畫作的心得及展示手卷的卓越藝術效能。
小啟
本版自創刊以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支持,現徇眾要求特闢「釋疑解難」專欄,如讀者收藏的古瓷藝術品有何疑難,可將物件拍攝成圖片電郵至:stfung@wenweipo.com,我們將有專家作解答,敬請垂注為荷。
釋疑解難
讀者陳先生:
傳來的兩件瓷器多張照片,第一件仿官的貫耳瓶是不到代的,就不多講了。第二件宋影青渣斗是真的,細看其胎及火石紅都很自然,另外造型和釉的顏色同樣也很正確,可以鑒定為真正的影青真品。 翟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