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璐、通訊員 曾新凱 深圳報道)近日,羅湖區創新社會組織改革暨「大愛羅湖」首屆公益慈善項目對接計劃新聞發佈會在羅湖會堂舉行,發佈近期羅湖區將要開展的社會組織改革舉措、「大愛羅湖」模式創新以及羅湖社會創新空間建設等有關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方面的關鍵信息。
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
人人有活動人人有組織
羅湖區民政局局長呂毅表示,社會組織改革是創新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探索「小政府大社會」、實現多元共治的重要路徑。今年社會組織改革的基本方案,首先是社會組織登記准入門檻降低。如取消3萬元以上的開辦(註冊)資金限制(業務主管單位有特殊規定的除外);除行業協會外,社會團體會員數量由50個降低至15個;降低場所要求,允許社區公益服務類社會團體申請登記同一住所;允許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文化類、科技類、體育類和生態環境類等8類社會團體引入字號,上述8類允許成立兩個以上業務範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突破「一業一會」限制,允許羅湖行政區域內設立3家及以下相同行業協會,適度引入競爭機制等。其次,羅湖還試行業主大會社會團體法人登記;推出改社會組織年檢制為年度報告與抽查結合制等多項操作層面的實質改革措施。
通過這一系列細節改革,讓渡社會組織成長空間,培育公益發展的健康生態,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大愛羅湖」模式創新
全民慈善人人公益
2012年8月,羅湖區啟動「大愛羅湖」結對幫扶項目,3年來在全區累計有154家愛心企業、14家社會組織、2132人次參與其中,匯聚愛心款項2400多萬元,惠及2000多戶困難家庭和400多名困難學子,成為羅湖區幫扶轄區困難人群的一個品牌項目。羅湖區民政局、羅湖區慈善會與羅湖區社工委聯合對「大愛羅湖」公益慈善模式進行創新探索,即以「大愛羅湖」的企業愛心資源為基礎、借助佛山、南海等地開展公益創投大賽的成功經驗,開展首屆「大愛羅湖」公益慈善項目對接計劃。
據羅湖區社工委專職副主任肖嘉睿介紹,該計劃以「大愛羅湖」愛心企業資源為基礎,依托羅湖社會創新空間,參照慈展會模式,在深圳範圍率先以「公益創投」為突破口,搭建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社會公眾與基層社區資源匹配平台,探索建立企業及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持續機制,促進公益慈善資源的優化配置,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與公眾參與積極性,進而探索多元夥伴式社會服務與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與模式。
這一模式區別於直接給予經濟幫助的方式,強調專業性與人文關愛,注重企業參與感與認同感,通過將公益慈善幫扶變「無機」為「有機」推動可持續的慈善模式,實現需求導向的多樣化、個性化、社會化的公益資源優化配置。首屆對接計劃於2015年5月20日啟動,從報名到項目實施完畢以1年為週期,以後每年定期開展。
此外,「羅湖社會創新空間」目前空間裝修等硬件建設已完成,正在進行運營主體的招投標,計劃今年7月正式開園運營。據悉,首批入駐組織17家,其中示範性組織4家;培育型組織13家。 (深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