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納德外孫女(左)與曾參與支援飛虎隊的中國農民合影。 資料圖片
曾援華抗日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尼爾·凱樂威昨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銘記飛虎隊 中美友誼長》的署名文章。她在文章中憶述,抗日期間飛虎隊飛機零件一直短缺,有時機械師要用口香糖和膠帶填補機身上的彈孔。■澎湃國際
尼爾.凱樂威在文章中稱自己是帶着感激的心與中國人民一起講述外祖父和飛虎隊的故事。她表示,飛虎隊的挑戰是艱巨的,一開始,飛虎隊能夠隨時應戰的飛機不足50架。由於飛機零件一直短缺,為讓飛機起飛,有時機械師不得不用口香糖和膠帶填補機身上的彈孔。由於飛機數量處於劣勢,戰鬥時他們不得不以一敵十。在陳納德指揮下,飛虎隊擊落大量敵機,擊毀或重創223萬噸敵軍貨船、45艘日本戰船,殲滅日軍近7萬人。
獲中國民眾極大支援
尼爾.凱樂威亦表示,中國民眾給予飛虎隊極大支援。他們冒着巨大風險,爭分奪秒修建跑道,並在空襲期間做好掩護措施。每名飛虎隊成員的飛行衣上都縫有帶中文信息的「救命符」。當飛機不幸墜毀時,中國百姓只要看到佩戴「救命符」的人就會救護,並將他們安全帶回機場。可以說,與中國人民攜手作戰是飛虎隊擊退日軍、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
文章稱,過去的敵人已經被擊潰,但挑戰猶存。若想在21世紀繼續維護和平,美中兩國就必須攜手合作。作為陳納德航空軍事博物館館長,她期望能夠接過陳納德將軍當年一手創建的事業,牢記美中兩國在抗日戰爭中締結的深厚友誼,在陳納德將軍和飛虎隊留下的美好情誼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美中兩國關係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