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近期多個研究均反映,香港過去一年競爭力下跌。在昨日公布的「2015年中國省區、直轄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香港更首次跌出十大,排名由去年第六位大幅滑落至今年的第十二位。多位學者認為,過去數年香港社會政治爭拗不斷,香港社會出現了撕裂,市民間失去凝聚力,是競爭力下跌的主要原因。他們希望港人在「後政改」時期重新出發,放下政治紛爭,集中精力處理經濟民生問題。
宋立功:「佔」禍拉布傷港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持續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昨日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社會過去數年政治爭拗不斷,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特首普選問題上,競爭力排名下跌是意料中事。
他認為,去年年底發生的違法「佔領」事件,對香港整體影響非常嚴重,「堵路等行為,既影響物流交通,更令香港國際形象受損,對旅遊、金融等核心行業造成一定影響,需時間恢復。」
宋立功又批評,反對派於立法會多次拉布,影響特區政府施政效率,阻礙很多重大政策改革,如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基建撥款等,都對香港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影響香港競爭力。過去社會內耗不斷,香港社會主流意見現在都希望可重新出發,他呼籲各界共同修補社會撕裂,解決積壓已久的民生問題。
何濼生:社會撕裂競爭力跌
香港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指,「過去一年香港的政治爭拗確實對香港整體競爭力有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他認為,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依賴市民能否齊心合力,為共同目標而努力,但過去香港因普選爭議,社會出現了撕裂,市民間失去凝聚力,相信這是令香港競爭力下跌的原因。
對於香港進入「後政改」時期,特區政府表明未來兩年將集中精力處理經濟民生問題,何濼生認同此做法,「政治始終是虛無的東西,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香港仍是需要面對實際問題。」他認為香港未來需着力解決土地房屋、人口老化、貧富懸殊等日益嚴重的迫切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