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企業融資金獎及信貸金融金獎 金利豐金融集團
內地經濟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一方面受惠於內地改革開放帶來的大量機遇,同時,在內地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亦作出不少貢獻,發揮重要作用。隨着近期「滬港通」等一系列兩地融合政策的推出,香港憑藉資金進出相對自由及市場規管法制完善等優勢,成為區內首要財富管理中心。而紮根本港23年的金利豐金融集團,作為本港最具實力而穩健的金融機構之一,竭誠為客戶提供各項靈活及高質素的全方位投資服務,是客戶在投行服務,尤其是企業融資及信貸融資方面的不二之選。
金利豐金融集團(1031.HK)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來,業務不斷拓展,至今已成為香港其中一間最具實力而穩健的全方位金融機構。集團發展至今已涵蓋證券交易、期貨交易、財務顧問、資產管理等業務。金利豐金融集團市值已突破480億元,為市值最高華資券商之一,在處理包銷、配售及收購的數量,更名列全港券商前茅。
兩地互通 創機遇
「香港與其他國際金融樞紐連繫緊密,投資者可利用香港的財富管理平台投資世界各地市場,無遠弗屆。」金利豐行政總裁朱李月華在評價香港的優勢時如是說道。她指出,去年11月實施的「滬港通」正是兩地互通的新一頁,這項安排增加雙向證券及資本跨境流動,充分發揮香港在內地資本市場與世界接軌的關鍵角色,是國家資本賬開放的重要里程碑。滬港通提供直接投資A股的渠道,加上在香港市場上各式各樣的人民幣計價產品,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在進行財產分配時帶來獨特的機遇。而私人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迅速增長,亦能鞏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與投資者共創雙贏。
香港現在處於一個「大時代」之中,很多人都受惠於「滬港通」以及即將開放的「深港通」這些優惠金融措施。「內地移民來到香港之後,形成了一個新的群體,他們帶動了香港的投資,而且更加清楚內地發展的方向與發展潛能。如此,金利豐提供的融資平台便成為一個他們可以利用的,投資回內地的良好平台。」朱李月華進一步解釋說,身處「大時代」之中的投資者,勢必會將自己的部分財富分散投資。環顧全球,香港與內地則因地域優勢和投資者對兩個市場的了解程度高,而成為他們主要的投資聖地。
經驗豐富 助成功
作為本港為數不多的幾間華資金融機構,金利豐已經建立了23個年頭,對於融資、收購合併和財務顧問等業務有多年的經驗,公司更專注於投行業務長達18年,在這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廣闊的關係網絡成為金利豐的眾多優勢之一。1998金融風暴過後,朱李月華和她的團隊為了金利豐的投行業務,每個月要往返內地與香港多次,也接觸到很多的客戶,這些年幾乎已經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這段經歷讓她對每一個地方不同的風土人情、發展方向甚至投資者的投資習慣都有一定的了解,亦贏得了不少客戶的信任。
「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希望『走出去』,來港上市,金利豐的華資背景和過去的經驗能讓我們更好的與他們溝通,並且對風險評估等事情看得比外資投行更為通透與靈活。另一方面,正因為我們和很多內地的企業一直都維持着良好的關係,而剛好現在很多香港的券商都樂於引入內地資本,以期擴大他們的公司規模並借內地股東接觸內地客戶,達致雙贏;金利豐恰好可以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良好的平台,這也讓我們獲得了很多本港客戶的青睞。未來我們將繼續透過在港經營證券業務及建立平台,令自身業務更國際化。」朱李月華笑道。
良性競爭 促發展
信貸金融方面,朱李月華指出,孖展(即融資融券業務)是大勢所趨,一直以來,這部分業務是本港券商盈利的良好平台。自「滬港通」開通後,客戶在符合相關條件下,滬股通股票可進行孖展買賣。金利豐多年來植根香港,對本港及內地的市場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令公司可相對較易靈活地掌握和控制融資融券平台。
朱李月華對於競爭的態度一直十分正面:「本港也有其他中資券商在投行業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我一直都認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我十分歡迎良性的競爭。就好像如果中國沒有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香港又怎麼會發展得如此迅速?而且,其實在競爭中也可以尋求合作,能使行業更長遠地發展。」
把握機遇 謀發展
談到未來的發展機遇,她指出,改革開放後,尤其是近十幾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變化可謂天翻地覆,過去是香港企業到內地投資,而現在是內地企業來香港投資。個人遊開放之後,各種優惠政策讓雙方人員往來變得更加方便,節省了不少資本與時間。她認為,香港必須抓住國家「十三五」規劃發展機遇,並積極融入國家新一輪改革大潮。
香港作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能夠提供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助力「一帶一路」的金融網絡構建,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投資融資服務平台。另外,無論上海自貿區的積極擴容,還是廣東自貿區的批准成立,香港金融業都是重要的參與者與受益者,未來隨着上海自貿區多項聯動方案的出台,香港金融業可在新的資本項目開放領域尋找更多商機,人民幣市場交易量以及相關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均將獲得穩步提高。
此外,她指出今年5月22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簽訂兩地基金互認,並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事實上,兩地基金互認是繼「滬港通」後,內地與本港又一次重大的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政策,有助為本港市場引入更多資金和機遇。朱李月華表示,期望香港政府可以與內地就不同範疇更加緊密合作,在如何進一步推進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尤其是加快推出「深港通」方面,協助業界在硬件、軟件及人力資源方面作出良好的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