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護」者父母心 感動勝得獎


放大圖片

■陳潔瑩近40年的醫護生涯中,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醫管局2015年度傑出員工獎。 陳廣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若問要做一個好護士,最重要的是什麼?香港佛教醫院護理總經理陳潔瑩應該會答:「將心比心。」這4個字看似簡單,其實知易行難,但陳潔瑩在接近40年的護士生涯中,一直做到了這一點。

使命感驅使 陳潔瑩無懼麻風

1979年正式成為註冊護士的陳潔瑩,在初出茅廬不足1年時,就被調派到前荔枝角醫院,專職照顧麻風病人。雖然當時的麻風病已受到控制,惟醫院內的防護設備不像今天齊全及嚴謹,不少護士對這崗位仍十分抗拒。陳潔瑩坦言:「那時我才剛剛畢業,說不怕也是騙人的,但護士的使命感又驅使我,好想去照顧好那些病人。」

30多年護士生涯過去了,陳潔瑩現時回想起當年的點滴,不禁笑言自己是幸運的,「有多少名現役護士曾照顧過麻風病人呢?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經歷。」

她憶述,當時的護士對麻風病仍十分抗拒,若被派到照顧麻風病人這個崗位上都會自認倒楣,而她雖然亦對此崗位有點害怕,卻從未感到倒霉,「一知道要去照顧麻風病人,只感到少許驚慌,但這個感覺很快就被護士的使命感取代了,我之後馬上回家,看與麻風病相關的醫學書,做好功課去照顧病人。」

她特別記得一名麻風病人,「他因麻風病而失去了雙耳和鼻子,容貌挺可怕的,所以不少護士都不太願意接觸他,但我卻不怕,每天都會跟他聊聊天,他因此好快就信賴了我。」雖然陳潔瑩只在麻風病房待了半年,但已跟病房內的所有病人成為好友,「他們都記得我叫陳姑娘,每次都會跟我打招呼,對此我感到很開心。」

助父女團圓 患癌伯無悔離世

陳潔瑩於1993年被調到佛教醫院,並與一眾同事在院內創立了善終/紓緩服務。 「善終服務揚護愛、人生歷程添姿采」是陳潔瑩當年為善終服務創作的口號,亦是她的期盼。「我們的理念不單是提供臨終照顧,而是追求心靈的寧養。我們會深入病者的內心深處,探討其心結及未了願,再設法協助。」陳潔瑩認為,護士可以發現病者很多心靈問題。

她猶記得一位患癌病的老伯,終日悶悶不樂,又不願與他人聊天和進食。在她鍥而不捨的努力下,老伯終於向她打開心扉,並向她說出他自己的往事和心願。「老伯年輕時曾因吸毒而放棄家庭,女兒很憎恨他,一直不肯前來探望。最後我介入調解,終於協助到父女團圓,而老伯亦在數日後去世。我覺得很感動,可以為他完成最後的心願,令他可以無悔離開。」

有心兼有腦 寄語新血有承擔

近40年的「將心比心」護理病人,令陳潔瑩獲得多個獎項,包括醫管局2015年度傑出員工獎。然而, 她直言,獎項並不重要,因為「對醫護人員而言,病人和其家屬的感激才是最大的獎勵」。

她又寄語新入行、想入行的護士新血,除了有心,還要「有腦」及「有承擔」。她解釋,「有腦」是指要從前線經驗學習,「譬如何謂流離狀態?這不是從書本上可以學習到的,而是要靠從前線經驗觀察所得。當你真的看得到病人進入流離狀態時,就應馬上通知家人。」

至於「有承擔」,陳潔瑩說護士是專業人士,所以在適當的時候應給予病人家屬專業的意見,不要將所有責任都交到家屬身上。

相關新聞
旅業「逆水」 不「競」則退 (圖)
比堅尼「男」郎爭奇 「迷你兵團」鬥艷 (圖)
賓客雲集:遊客盼多宣傳 年年觀賽歎啤 (圖)
唔好短視:范太批「本土」趕客 「打爛自己舖頭」
龍舟拔河:同船異力 進退兩難 (圖)
樂觀天使 與「難」共舞 (圖)
「以毒救毒」 感染重生 (圖)
「護」者父母心 感動勝得獎 (圖)
慳錢慳時 「快龍」膺傑出團隊 (圖)
張建宗促休會前通過「利民項目」
尚待表決的民生與經濟項目 (圖)
財爺盼亞投行港設辦 籲把握「一帶一路」 (圖)
陳茂波:今季中途或加推土地
數「泛民7宗罪」 愛港力籲慎選議員 (圖)
小六生狂補習弄巧反拙 (圖)
「蓮花」路徑變 或周四襲港 (圖)
三千青少年齊繪畫 冀赴俄進修 (圖)
環境惡劣租狂加 團體遊行「撐租管」 (圖)
粵港澳博物館聯手推優惠
醫管局檢討報告最快月中出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