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起:陳卓瑩、蔡敏詩及趙婉儀均認為,幫助殘疾人士搵工有很大滿足感。 彭子文 攝
殘疾人士工作能力未必比得上健全人士,但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對工作的認真度及忠誠度,卻可能較健全人士有過之而無不及,欠缺的只是一個工作機會。為協助適合公開就業的殘疾人士求職,勞工處展能就業科為他們提供切合個人需要的就業服務,包括就業輔導、勞工市場最新資訊、安排工作選配、入職後跟進等。勞工事務主任蔡敏詩指出,必須了解服務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及需要,再因應不同個案提供協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蔡敏詩在介紹展能就業科的工作時指出,殘疾人士登記服務後,展能就業科便會安排就業主任面談,了解他們的背景,例如工作經驗、技能、學歷等資料,亦要了解求職意向,按需要提供就業輔導、就業選配,甚至陪他們參與面試。她指出,就業主任必須與服務使用者熟稔,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例如有些人缺乏信心,便要給他們多一些鼓勵。」
職缺多來自私企 主動出擊聯絡
現時展能就業科為殘疾人士覓得的工作,主要為派傳單、包裝、倉務、文員、打字等。助理勞工事務主任趙婉儀指出,提供職位空缺的主要為私營企業,展能就業科亦經常要「主動出擊」,聯絡一向在公開就業市場有提供職位空缺的僱主,詢問他們聘請殘疾人士的意向。
蔡敏詩指出,曾有一名年約20歲、有腦血管畸形問題的服務使用者,記性、組織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左半身活動能力稍遜,走路一拐一拐,「他想找一份文職工作,雖然懂得電腦、打字等基本技能,但未必能好好處理整個工序,加上缺乏自信心,難以成功求職。」
蔡敏詩表示,曾成功協助該名青年找到文職工作,但礙於對方缺乏自信,只做了一天便辭職,後來任職兼職包裝工作及在福利機構當義工,但時間亦不長。「後來該青年再向我們求助,適逢兩年前只做了一天的公司剛好有空缺,僱主亦願意多給他一次機會,最終在我們與當事人媽媽多番鼓勵下,他終於重拾自信,再度獲聘,更成功做了一段日子。」
僱主較以往開明 接受程度增
趙婉儀認為,現時僱主聘用殘疾人士方面已較以往開明,接受程度增加。她舉例指,曾協助一名想找文職工作的青年,由於他經常出現一些奇怪行為,故縱然成功獲聘亦未必做得久。她續說,後來一名僱主希望聘請包裝工人,但知道當事人希望從事文職工作,亦樂意讓他一試,「該名青年至今已在那裡工作半年,僱主對他的評價十分好。」
助理勞工事務主任陳卓瑩亦指,近年僱主對聘用殘疾人士的態度較開明。她又明白,殘疾人士向勞工處求助,主因基於他們身體不便,自行求職難以成功,「通過我們聯絡僱主,再做配對,成功就業機會可以提高,總比『大海撈針』好。」
面對同事問題 協助融洽相處
她表示,縱然僱主接納,但並非所有人都曾有與殘疾人士相處的經歷,所以服務使用者成功獲聘後,或要面對與同事相處的問題,「部分人可能對殘疾人士缺乏全面了解,我們會看看可以如何配合,協助他們融洽相處。」她又指,殘疾人士會較一般人更珍惜工作機會,「他們會嘗試努力做好呢份工,亦會更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