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部分傳統製造企業已在借「互聯網+」轉型,廣東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片
廣東工業正醞釀新一輪轉型攻堅。早在2005年,廣東已開始推產業和勞動力向粵東西北「雙轉移」。在此基礎上,廣東日前出台工業轉型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廣東製造」升級版。廣東省財政計劃統籌安排516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工業轉型升級。其中,廣東計劃未來三年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將達9,430億元。專家表示,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技改是提升工業進階的重要手段,廣東加大財政統籌安排和投入力度,對於補償技術改造巨額資金成本、降低產業創新風險和不確定性具有重要意義。而廣東工業在日趨激烈的全球中高端競爭中主動變革,也將為廣東工業在相關領域的競爭中贏得主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古寧、鍾俊峰 廣州報道
「經過前一輪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後,近年廣東工業的轉型升級已有所成效。但總體來看,廣東先進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還較弱,『大而不強』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廣東工業還需再提升。」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朱衛平如是表示。他續指,經過逐步調整,去年廣東三次產業結構已調整為4.7:46.2:49.1,三產佔比超二產2.9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廣東去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領先於江蘇、山東、浙江等內地經濟發達的可比省份。「不過,廣東工業適度重型化有待發展,以裝備製造業為典型代表的重化工業對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仍有待提升」。一些支柱產業,如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缺乏比較優勢。
選擇重點行業推智能化
根據日前出台的《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廣東提出通過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重點培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和粵東西北產業園區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並推動製造業智能化和工業綠色發展等5項攻堅行動。3年間,計劃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選擇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重點行業的龍頭骨幹企業開展智能工廠培育建設試點,鼓勵企業使用大型控制系統、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裝配線等智能化製造裝備,推進生產線數字化改造,建設自動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此期間,廣東省財政將統籌安排516億元,集中支持工業轉型升級。並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3年內將引導2萬家、超過50%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430億元,拉動工業投資完成34,400億元。其中,將以股權投資、貸款貼息、事後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對符合產業政策、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優的項目增加投資。同時,還將通過實施「互聯網+」戰略以及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通過實施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
財政投入補成本降風險
通過實施這一輪攻堅,廣東希望其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並初步形成內地領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廣東省經信委總經濟師王月琴表示,此次廣東除省級統籌財政資金支持企業轉型外,還將通過基金、股權投資、貼息、事後獎補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激活現有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帶動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工業轉型升級攻堅行動。
朱衛平對此表示,工業發展不能無限制地佔用土地和能源依靠外延擴張,而必須要靠提升內涵、調整結構,技改是重要的手段。相關行動計劃為今後三年廣東工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而政府的財政支持,則可以補償技術改造巨額資金成本,並降低產業創新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他看來,在國家推出《中國製造2025》之前,廣東已進行前瞻性部署,加快實施「互聯網+」以及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在日趨激烈的全球中高端競爭中主動變革,將使廣東在相關領域搶佔先機,並在相關競爭中贏得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