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中)、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總監陸志聰(右)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吳和貴公佈瑪麗醫院毛黴菌事件調查結果。葉佩妍 攝
瑪麗致命感染源確定 袁國勇:多到嚇死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瑪麗醫院早前在6名病人的化驗樣本中發現毛黴菌,當中兩人死亡,懷疑惡菌源頭或來自深灣洗衣場。醫管局就事件成立的專家小組昨日公佈調查結果,確定深灣洗衣場為毛黴菌源頭,更發現場內「菌跡處處」,最多更超標約75倍!專家小組主席、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直言:「洗衣場發現的細菌多到嚇死我。」他認為洗衣場環境像監倉,環境密封令空氣流通欠佳,以致衛生情況惡化。而醫管局每一兩個月會派人到洗衣場巡查,卻一直未發現問題,令人懷疑是否涉及巡查疏忽問題。
專家小組於上月20日首次於深灣洗衣場抽取195個樣本進行化驗,當中61%(即119個)樣本種出毛黴菌。深灣洗衣場共有7個工序,包括揀衣、洗衣、乾衣、平熨、夾熨、摺衣及包裝與分發,當中除揀衣及摺衣程序外,5個工序均發現毛黴菌。袁國勇指出,小組同時檢測被服上的細菌量,發現每100平方厘米竟有1,000粒至1,500粒細菌,遠超每100平方厘米應有少於20粒細菌的標準。
洗熨設備溫度不夠熱殺菌
在洗衣程序中,正常溫度應為攝氏71度,足以殺死毛黴菌,惟小組以紅外線溫度計量度得出,該洗衣場的洗衣溫度只有約攝氏60度。而在乾衣程序中,小組發現烘乾機隔塵網17個樣本中,竟有16個樣本種出毛黴菌,而且被服只有80%乾透。在平熨及夾熨中,小組均在機器的出入口發現毛黴菌,當中在平熨衣服機入口輸送帶的59個樣本中,58個樣本都發現毛黴菌。
被服未烘乾摺疊生菌孢
在包裝與分發過程中,袁國勇指「被服仍有少許濕,以及烘乾後仍有剩溫,就這樣摺好再用保鮮紙包裹,會令毛黴菌的孢子加速增長。」他又說稱,洗衣場內3個環境空氣的樣本全部含菌,而運送被服的手推車5個樣本當中,亦有4個種出毛黴菌,情況極不正常。
將調查是否涉巡查疏忽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總監陸志聰表示,醫管局接納專家小組的報告,並再次向受影響病人及家屬致歉,又承諾會檢討醫管局監管外判服務有否改善空間。對於醫管局被質疑監管外判洗衣服務出現問題,陸志聰回應指,醫管局每一個月至兩個月會定時派人到洗衣場巡查,並會因應投訴作不定期巡查,惟為何一直未發現洗衣場出現問題,仍需調查是否涉及巡查疏忽問題,如發現有誤將按程序跟進。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今次事件揭示醫管局在外判服務的監督上有欠嚴謹,「否則不會巡查十幾次都發現不到有問題。」他認為,醫管局有能力吸納的服務需求,最好仍是自行提供服務,否則在外判服務的流程及質素監督必須做得妥當。
他續說:「雖然一些例如清潔的服務看似非醫院核心處理事務,但每一步都可能影響到病人的健康。」他表示,如果日後接獲家屬要求,亦會協助他們向有關人等索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