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青民新橋:...帶港青「走出去」 赴台馬觀選戰


放大圖片

■招文亮、張思穎、顏汶羽、林琳、杜礎圻及蕭震然昨與傳媒茶敘。 關據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關據鈞)青年民建聯領導層在今年6月「換班」後,新班子已陸續開展不同層面的工作。新任主席顏汶羽昨日表示,青民短期內主要加強與年輕人的電子溝通宣傳渠道,以及帶領年輕人「走出去」,目前正籌備明年1月及3月,分別到台灣及馬來西亞考察當地的選舉活動。長遠而言,則會採用「中間路線」的宣傳手法,以吸引更多年輕支持者。

林琳:短片溝通少用字

顏汶羽昨日聯同其中4名副主席招文亮、林琳、蕭震然及張思穎與傳媒茶敘,談及新一屆班子的發展大計。短期內,青民主要關注與本港年輕人的溝通工作,其中一個重點是利用facebook專頁。林琳解釋:「青年工作不能只講政策。現在的年輕人,不會放太多時間去閱讀。就算是『懶人包』都太多字了,因此要更精簡,更容易吸引青年人的眼球。」因此,他們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除了談論政策外,亦要製作青年關注的資訊,例如升學和就業資訊。而早前他們便製作了一段關於求職面試化妝及禮儀的短片,希望青年能更有自信、更好地包裝自己面對潛在僱主。

除了加強與年輕人的溝通,青民亦希望帶動香港年輕人「走出去」。青民正計劃在明年1月及3月,分別組團到台灣及馬來西亞考察當地的選舉活動。他們認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不能只困在香港看香港,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而且馬來西亞和台灣兩地的選舉文化對香港有很大程度的參考性。

顏汶羽指出,其實出訪台灣和馬來西亞,除了觀摩當地的政治生態外,亦想多了解與當地的經濟聯繫和合作。因為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就是以國家作起點,由東到西一直伸延,而台、馬都是「一帶一路」路線的前沿地區,帶隊到這些地方視察,令青民成員對展開「一帶一路」經濟研究工作更有裨益。

蕭震然擬訪中亞當先鋒

蕭震然更已準備再下一城,打算深入吉爾吉斯、巴基斯坦等中亞國家考察和了解,希望青民成員可以「比別人先行一步」,提前迎接世界大趨勢。

主要負責在幕後研究政策的張思穎指出,明白時下的年輕人不太喜歡閱讀長篇大論的資料,但同時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及參與度卻越來越多。「始終最後都要對時事及政策有所認識,因此我們除了繼續維持我們的辯論隊外,亦會辦一些課程,直接讓青民成員了解政策醞釀及推行的過程。」

曾擔任市場工作的林琳認為,民建聯和青民是可以「Multi-Branding(多品牌)」的:「地區工作一定要堅實,這是民建聯的主線,但青民和民建聯可以有不同的包裝、不同的手法,始終社會的年齡層很闊,青年有自己的一套,跟年紀較大的人不同。」

顏汶羽:「中間路線」宣傳

顏汶羽補充指,青民在宣傳手法上,可以「傾向中間路線」,表現得更客觀,更理性,而且亦可以解除青年對民建聯的誤解和偏見。他又強調,不會為會員人數「跑數」,況且青民的會員人數一直保持約1,500人,沒有什麼變化。「若非理念相近,他們也不會加入。就算強行『跑數』,若最後那些人連電話也不接,會員人數多了也沒意思。」

相關新聞
來論:陳方安生對基本法一竅不通 妄發謬論自暴其醜 (2015-08-07)
青民新橋:...帶港青「走出去」 赴台馬觀選戰 (2015-08-07) (圖)
青動約見劉江華談青年工作 (2015-08-07) (圖)
林鄭落區察民生 (2015-08-07) (圖)
張炳良譚志源台論壇拓商機 (2015-08-07)
范太︰換局長與政績無關 (2015-08-07)
政事漫畫:法治受損 (2015-08-07) (圖)
廿四味:余若薇才是荒謬和恐怖的製造者 (2015-08-07)
來論:陳文敏的「澄清」是公然說謊抵賴 (2015-08-06)
關注組批用公帑反政府 促立會嚴查「毛婆」 (2015-08-06) (圖)
特首提早結束休假返港 (2015-08-06) (圖)
「正義聯盟黨」:非建制分支不做「B隊」 (2015-08-06) (圖)
毛孟靜公帑買發電機搞「佔中」豈能姑息? (2015-08-06)
來論:公民黨操縱港大學生 余若薇不可抵賴 (2015-08-05)
陳雲生:促立會查反對派 涉公帑助「佔」為虐 (2015-08-05)
CY重拾留學足跡 感慨歲月飛逝 (2015-08-05) (圖)
提「港獨五步曲」 黃之鋒被嘲博上鏡 (2015-08-05)
張炳良譚志源訪桃園交流 (2015-08-05)
廿四味:戴耀廷嘲弄袁國勇為「逃兵」無恥之極 (2015-08-05)
王光亞晤港律師會 (2015-08-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