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騙徒「重本」做戲 氹投資呃錢


放大圖片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中)表示,有別於傳統的投資,騙徒會將投資包裝成高回報、低風險,「坐鰜蛂A等收錢。」 鮑旻珊 攝

邀歌手學者辦講座 搞觀光考察極逼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近年騙案手法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有騙徒甚至會「落重本」,邀請內地大學學者舉辦投資講座,又舉辦觀光活動,到內地酒廠實地考察,以增加可信性;並會在初時給予受害者「數字上的甜頭」,然後拖延時間,令騙徒有機會逃之夭夭。騙徒的逼真手法,令不少有知識、有投資經驗的人都「中招」。警方呼籲市民在投資前應做足功課,並時刻保持警覺。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日前在記者會上指,前年調查關於投資騙案有1宗,涉及的金額達5,700萬元,已拘捕1人;去年調查關於投資騙案增至4宗,涉及的金額為2,850萬,已拘捕兩人;而今年截至上半年已有4宗,涉及的金額達6,050萬,較去年全年增加近3倍,並已拘捕3人。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指,個案宗數會否再上升,要視乎今年下半年的情況。

騙案涉外國項目 難辨真偽

黃以民表示,以往一般人認為受害者多是退休人士、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其實不然,不少受害者本身有投資經驗、有一定知識水平,且是中產階層。有別於傳統的投資,騙徒會將投資包裝成高回報、低風險,「坐喺度,等收錢。」騙案亦多涉及外國投資項目,如基建、酒莊、房地產等,難以核實真偽。

黃續稱,騙徒會邀請藝人、歌手,甚至學者參與聚會及講座,但他們實質與騙案無關。騙徒亦會帶受害人參觀所謂投資或合作的項目,如酒莊及銀行等。然後騙徒就會用各種拖延的技倆,不會如當初承諾將所賺取金錢給予受害者,反而會將公司「關門大吉」,騙徒則逃之夭夭。

組團睇內地酒廠呃18人

警方表示,去年有騙徒訛稱在香港開設的公司負責內地酒業及礦業投資,並進行業務擴充,尋求投資者進行集資,並稱投資者在首兩年可得兩倍至三倍的回報,每星期更可獲2%至3%的利息。為增強說服力及可信性,騙徒會邀請內地大學學者舉辦投資講座,更會「組團」到內地的酒廠實地考察,營造一個錯覺,令人以為酒廠與騙徒有聯繫,是一個真正的投資項目,結果成功吸引18名年齡26歲至60歲的投資者「落疊」,投資金額達2,200萬元。

其後投資者有收到月結單,指賬面已賺取數倍金錢,但不能即時取得金錢,稱有兩年期限;數個月後,他們並沒有再收到任何月結單,到該公司的辦公室查問時,發現已經人去樓空,才恍然大悟,驚覺自己是受害者,遂決定報警求助。經調查後,實地考察其實純粹為觀光項目。

投資者教育中心企業傳訊主管郭麗賢表示,市民應保持獨立判斷及時刻警覺,每一單投資決定亦應冷靜處理,避免因有相熟人士介紹而放下戒心,她又建議,投資需周詳策劃,市民在事前應做足功課,如有任何疑問,可向證監會查詢。

相關新聞
王國潼被騙徒恐嚇上當 (圖)
冒內地機構十大騙案涉款1億
數百噸山埃已定位 三招處理 (圖)
天津五措施嚴防廢水污染 (圖)
信息欠透明惹媒體不滿 (圖)
李克強:撫恤消防不分編制 (圖)
災民籲政府回購破房 (圖)
老闆走佬 數萬民工出糧無期 (圖)
「黑金」12疑團未解 三丑難逃問責 (圖)
港大放生戴陳 自貶學術尊嚴
「佔中」借殼籌款 「殭屍機構」涉收1100萬
「秘捐」黑幕重重 各界促追究到底 (圖)
「食客」出手豪 展商懶劈價 (圖)
港股淪提款機陷「三低」 (圖)
鹿頸爆「賊竇」 土沉香求救 (圖)
騙徒「重本」做戲 氹投資呃錢 (圖)
嚴查慎選 晉本土市委書記出爐 (圖)
印尼客機疑撞山 54人凶多吉少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