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未來之星」大學生在悼念廣場為死難者默哀。吳鳳平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田雯 南京報道)8月21日,2015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百名大學生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憑弔大屠殺死難者,參觀紀念館展出的文物史料。香港大學生代表劉錦紅宣讀了《致同學書》,發出和平呼聲。她說,心繫家國情,了解當年那段交織着苦難與抗爭的歷史及和平發展的現代進程,是新一代青年人的責任。
當天上午9時許,香港百名大學生在紀念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過石子路鋪成的祭場,懷着沉重的心情進入館內參觀文物、圖片和影像史料,在30萬遇難同胞人名牆前駐足良久。在走過萬人坑、冥思廳後,大學生們紛紛表示「很震撼」。
黃家俊:慘痛歷史不能忘記
就讀理工大學的黃家俊是他第一次來紀念館參觀,看到當年的歷史資料,他說:「這一段戰爭的歷史我們一定不能忘記,特別是我們同胞在70年前受到的傷害,我們不能忘記,因為那是一個很大的恥辱。」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和平發展,這對世界的和平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中日之間,還是世界其他各國之間,不應該用戰爭來解決問題,要和平相處,共同發展。」
代表未來之星參訪團宣讀《致同學書》的劉錦紅同學來自香港珠海學院,此次江蘇之行是她首次赴內地。她在受訪時說,參觀紀念館給了她很大的震撼,「到了紀念館裡面,才真切感受到那段慘痛的歷史,這段歷史並不是離我們很遠,藉了解這段歷史,我也更好地認識了祖國。」
劉錦紅宣讀《致同學書》
談到對南京的觀感,劉錦紅說南京是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這一點和香港很相似,但南京保留了很多有歷史感的老建築,梧桐樹也很美,這些是香港沒有的。「南京很美,也很有歷史感,讓我對內地的歷史和現代發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劉錦紅特意提到,這兩天和江蘇的大學生志願者在一起,大家交流很廣泛,相信這對香港和江蘇兩地青年都是相互了解的良好機會。
香港「未來之星同學會」行政主任吳寒琦受訪時表示,未來之星同學會一直致力幫助香港大學生認識了解祖國,推動兩地大學生的交流。此次江蘇參訪活動非常有意義,同學們不僅感受到了江蘇深厚的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發展成就,而且通過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了解抗戰歷史,感受到現今和平發展來之不易。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強烈感受到了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關係,在精神層面對國家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