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吞嚥研究所言語及聽覺科學系的姚文禮(中)、陳文琪(左)指出,照顧吞嚥困難長者的護理技巧令人擔心。 陳敏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敏婷)體弱長者吞嚥困難的情況普遍,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發現,照顧長者的家屬或院舍照顧員對長者吞嚥困難的認知不足,護理上容易出現疏忽,包括誤以為長者在被餵食的過程中沒有咳嗽,就等於順利進食; 及錯誤選擇食物等。研究所昨日指出,部分食物有機會進入呼吸道,從而增加哽塞或肺炎的風險,嚴重可致死,有需要定期培訓院舍前線員工。
根據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言語及聽覺科學系推算,本港現時約有4.58萬名受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院友患有吞嚥障礙,惟照顧員的護理技巧卻令人擔心。研究小組對504名院舍前線員工及93名患有吞嚥障礙長者的家屬進行認知和技能調查,發現受訪者都不清楚患有吞嚥障礙長者「隱性誤吸」的徵狀。
學系教授姚文禮解釋指出,年老長者受腦神經及肌肉退化影響,即使食物滑落呼吸道亦不會咳嗽而讓他人察覺,「隱性誤吸」問題便由此而生,「有人怕長者進食時不斷咳,但咳嗽其實是一種防止食物滑落呼吸道的保護功能。」
研究倡院舍前線員工定期培訓
調查發現,22%受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照顧員需同時間餵食兩名或以上長者,容易忙中有錯。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指出,長者在半楫牯A下進食最危險,惟發現部分照顧員未有糾正相關姿勢,調查期間更目擊有長者當時面色變差,照顧員仍不覺有異,繼續餵食。她又說,有需要為長者營造開心的進食感覺,「例如告訴長者今餐吃什麼,讓長者選擇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否則不良的進食氣氛會令長者食慾不振,甚至可致抑鬱。
她認為,有需要提高大撕麊曭怬]嚥安全的認識與關注,而院舍亦須給予前線員工定期培訓。她提醒家屬或照顧員不應讓長者「湯拌飯」進食,餐後亦要檢查長者口中是否留有殘餘物,「由於不少年老長者的口腔衛生情況欠佳,口中殘餘物容易混有細菌,一旦進入呼吸道,肺炎風險便大增。」研究所提議政府增加安老院舍資源聘用駐院言語治療師,減低長者因吞嚥困難帶來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