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分析認為,隨着股市步入熊市,樓市短期觸頂的機會已可確認。 資料圖片
山西省政協委員、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張宏業
這兩周,香港股民不好受。從8月13日恒指收報24,018點,持續下跌至27日收報21,838點,二周內已累跌9.1%。如以年中高位的28,588點相比,恒指已累跌23.6%,股市步入熊市訊息日趨確定。股票是短期投資工具,房屋是中長線的,因此反應是較為滯後的。從4月27日股票年中收高位後,市場徐徐向下,但是樓市直至7月份才體現成交放緩情形,又因樓市辣招扭曲,現時本地樓市只出現「量跌價穩」的局面!本文試看股市步「熊」,樓市還可以繼續「牛」嗎?
股市拾級而下已使本地樓市出現成交下跌走勢。據土地註冊處最新數據,全港8月首24天暫錄4,066宗樓宇登記,其中住宅佔3,195宗,一手有598宗(19%),二手有2,597宗(81%),分別較7月急跌39%和26%。但是如果以整年計算,今年截至8月24日,一手私樓註冊已錄得10,457宗,同去年首8個月約11,000宗相若,仍然維持高位,較過去十年同期平均錄得約8,600宗高出20%以上。今年內,一手私樓成交額已突破千億元,反映一手市場表現強勁。不過,踏入8月,經歷連番股市下跌衝擊,明顯地8月份一二手私樓成交量大幅萎縮,行業人士估計8月成交宗數及金額都會出現約三成跌幅,反映股災效應陸續反映在樓市上。
自從2003年沙士後,本地樓市長升長有,主要因素是供應量長期不足、本地經濟受惠國家繁榮所帶動、居民剛需不減、本地樓市運作透明暢順、租務市場成熟穩健、全球貨幣持續量寬和利息處至歷史特低位。未來這些因素會否出現變化,都會主宰樓市是否入「熊」?
去年步入正常新樓供應期
先談供應量。2013年新樓供應量奇低,2014年漸入佳境,今年到7月底已經有1.3萬個,步入正常新樓供應周期。未來三至四年,政府估計一手潛在供應量約8.3萬伙,合算年產約2.4萬伙,數字上較過年三四年平均約1.5萬伙,已經大幅改善中!因為過去幾年政府的管理樓價措施,二手供應量持續走低,推高二手成交價。但是最近期,二手業主看見股市大幅回落,紛紛大膽劈價,甚至持貨未滿年限交上稅款,以「止賺」或「平手」離場,預料樓宇投資客的市場比例會持續減少。在樓市辣招不去及投資客紛紛離場後,二手市場會轉趨沉寂,未來樓價走向要看一手樓了。
細價樓風盛助減下行壓力
雖然9月份美國增加利息的可能性正在減少中,但是今年內加息機會仍然存在!本地開發商會把握現時一手樓暢旺氣氛,採用「原價加推」方法盡量清貨,以備明年利息上升後不明朗市場銷售環境。8月份內,開發商主打兩房以下樓房開售,都錄得理想入標數目及成交宗數。就算某些投資者「撻訂」離場,市場用家仍然迅速吸納,反映一手樓尤其上車盤剛需強橫。以商業角度考量,細價樓市場需求量大,總體價維持於五百萬以下,發展商只需改細單位,輕微增加內部裝修成本,但是可以提高單價,預料這股細價樓風氣仍然維持一段時間,有助減少股市下跌帶來樓價下行壓力。
從過往歷史分析,股災肯定加速本地經濟下行調整,本港經濟在03年、08年股災後都有衰退情形,失業也隨即彈升,2011年歐債危機對本港實體經濟影響較輕,失業率大致平穩。現時人民幣走弱,零售業、飲食業及酒店業首當其衝,令全港約二成以上從事該等行業人員生計受打擊,從而影響其供樓能力,預計其影響於明年初後陸續浮面。
本地樓市剛需不減的另外原因是本地強橫的跨代購買力。過去十年,本地工資增長跑輸樓價升幅,父母資助子女或合資買樓開始普遍。父母倚仗是自住樓宇已經「供滿」,可以再次加按套現付首期。再者,隨着中國經濟起飛,股票市場暢旺,人民幣持續升值且利息息率不俗,上一代手頭資金充裕,幫助子女上車不是難事。但是股災發生、人民幣「息收不抵貶值」令居民手頭沒有以前充足,這股跨代購買力出現不少變數,大大影響剛需購買力!
以往,本地租務市場穩步上升,主要得力經濟持續增長,所有行業薪金平穩上升,但如果經濟出現下滑,勢必令租金受壓,投資物業活動收縮。美國加息長期令物業回報率趨脹,樓價有下行變數。
樓市確認見頂料徐徐向下
總括來說,本地樓市投資客比例減少,自用比例短期成為市場主流,對樓市產生正面作用。注意當正常供應量再現時,預料於明年年中後產生,經濟情形走弱後,本地樓價應會出現較大幅回落。從樓宇成交回落數據,筆者深信本地樓市已見頂,大市會徐徐向下,大型調整則待經濟具體下行速度去決定!一如以往,筆者仍然鼓勵具充足經濟力量的小業主買樓自住,但是投機或投資活動會陸續減少,回升還看下輪升浪吧!■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