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4年一架B-29墜毀,機組成員獲救後與當地軍民合影。通訊員李肖偉 供圖
在1944-1945年間,一支神秘的部隊,駕駛轟炸機飛越駝峰航線,從印度來到四川成都。他們以成都為基地,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揭開了盟軍反攻日本的序幕。據悉,這款轟炸機名為B-29,俗稱「超級堡壘」。B-29投入戰場後,給日本造成沉重打擊,成為刺向日寇心臟的一把匕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報道
今年7月中旬,記者一行來到位於成都大邑的建川博物館參觀採訪。一個個飛行員頭像,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把人們帶進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
投彈百噸 重創八幡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3年1月,羅斯福與邱吉爾討論了轟炸日本本土的可能性。1943年初夏,第一架B-29樣機試飛成功,9月首批飛機下線交付軍方,使轟炸日本成為可能。1944年4月10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非正式地將「空中打擊日本計劃」核准為「瑪特霍恩」計劃,B-29被調往印度、中國。為迎接「超級堡壘」,四川動員了50萬民工,用最原始的方式,修建了4個轟炸機場和3個戰鬥機場。
1944年6月15日下午,B-29第一次遠征日本。75架B-29從成都周邊的四個機場同時起飛,其中7架無法正常起飛、4架起飛後故障、1架墜毀,剩下63架飛向日本,直奔日本鋼鐵重鎮八幡。6月16日凌晨,飛機陸續抵達目標上空後開始投彈,總投彈量107噸。無數炸彈落在八幡鋼鐵廠周圍,小倉、下關、門司兵工廠火光衝天。空戰歷時14個小時,乃盟軍第一次攻擊日本本土。日本政府無法向民眾交待,東條內閣被迫解散。美國國家廣播公司駐渝特派記者稱,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日本,已使日本之心臟地帶在陸軍航空隊槍彈之下,乃太平洋戰爭另一階段之開端。
戰火洗禮 友情長存
據美國老兵後裔格倫.史密斯介紹,他的父親羅伊是B-29的一名尾槍手。1944年9月8日,父親和10名戰友空襲日本返航時,在中國鞍山上空被擊落,包括父親在內的7名飛行員成功跳傘,降落在河北秦皇島附近的海灘和農田裡。
在附近群眾和八路軍的幫助下,他們成功躲過日軍的搜查,在中國軍民的護送下,歷經1,300英里來到陝西延安,受到毛主席設宴款待。為營救飛行員,美軍在中共的協助下,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救援系統。冒死搜尋、捨身隱藏、長途護送,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裡,中國軍民與美國軍人結下了深情厚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