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永康(左)稱,碧瑤銳意拓展本港回收業務。旁為張笑珍。曾敏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敏儀 )去年上市的碧瑤綠色(1397)逾7成收入來自政府,業務增長穩健,不過主席吳永康昨於記者會表示,銳意拓展本港回收業務,更計劃夥內地公司發展肥料發電,進軍內地市場。他認為循環再造為香港的大趨勢,粉嶺回收中心於今年8月啟用,目前產能只達30%,料半年可用盡產能,一年內可達至收支平衡。
冀建大型自動化分揀線
清潔服務為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回收業務只貢獻整體收入約1%,但吳永康預期為應付堆填區飽和,循環再造將成處理廢物的趨勢,回收業務增長空間大。財務總監張笑珍指,有信心廢物收費計劃勢必推行,因此集團早着先機,除斥資500萬元開設回收中心,現正與納米技術公司洽談合作,冀建造大型自動化分揀線。
張笑珍補充,在政府環保政策如廢物收費計劃未落實前,未會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回收。回收中心營運開支不多,每月少於100萬,未計私人服務及出口循環再造物料的收入,每月有90萬元的政府回收服務費,收入穩定。
擬內地合資拓肥料發電
內地市場方面,集團於今年7月與內地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計劃組成合資公司,收集牧場的家禽糞便,生產用於發電的生物燃氣及天然氣。集團正向內地夥伴進行盡職調查,未知合作資金及利潤分成方式。發電廠已由對方興建中,若合作事成明年將為集團帶來收入。
集團上月公佈今年上半年業績,純利大增逾3倍至1,846萬元,撇除去年上市開支,純利則升10.6%。毛利率輕微下跌1.2個百分點至9%,主要受粉嶺回收中心的投資及最低工資上升令員工成本增加拖累。昨集團股價升2%,收報1.0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