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加州去年核心地段成熟商業物業的投資回報率為3%至9%。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房地產市場陸續出現內地房地產企業的身影。例如香港,內房企的活躍程度幾乎揮低一眾「本地薑」。世邦魏理仕表示,內地樓市競爭白熱化,加上地產投資回報率向下,驅使內房企積極尋求海外拓展的機會。在收購一系列成熟物業作為踏腳石之後,內房正積極轉型至向海外房地產開發的模式。
該行資料顯示,美國2013年內地資金進行地產開發的總金額僅為3.33億美元,但2014年已急增至9.54億美元,增幅達186%。世邦魏理仕策略及投資顧問部執行董事王廣強表示,隨着大量資金湧入海外房地產市場,當地優良物業的價格漲幅已經超越預期,未來的上升空間收窄,投資回報逐步回落。
買樓不及起樓賺錢
以美國加州為例,2014年購買當地核心地段成熟商業物業的投資回報率僅為3%至9%,買地開發商業專案的投資回報率則高達30%,不少內房企於是選擇在海外買地進行開發。
然而,高回報率往往伴隨着高風險,世邦魏理仕策略顧問部中國區資深董事王淳提醒,房地產開發具有極強的地方差異,內房企「快速現金流」的模式在多數國際市場並不適用,在籌備海外開發項目前期,應周詳考慮地方政策、法律、稅收、競爭等方面與內地的差異,尋求對當地各類政策有深入了解的專業機構提供諮詢服務。
該行指,部分地方規劃審批需時,開發周期可以相當長,考驗發展商現金流,內房企須警惕這些差異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另外,政策風險亦須留意,例如歷史遺跡和自然保育區等。
移民政策亦是海外住宅開發項目的制約條件之一,近年來,許多內房企在美國開發項目選擇與EB-5投資移民項目合作,主力以內地高淨值投資者為行銷目標。不過根據目前美國政府對EB-5的態度和EB-5項目的受歡迎程度,2015年EB-5政策預期將有大幅調整,調整方向是提高審批效率,以及提高投資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