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環街市活化計劃改為簡單活化,有效減低改建成本。資料圖片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市建局通過活化中環街市新方案,改用簡約設計,由原本預算15億元減至6億元。2009/10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保育中環」,並委託市建局進行活化中環街市的工作。為配合中環高密度及需要改善空氣質素的要求,市建局建議以「城中綠洲」為活化中環街市的主題,目的為中環區引入更多綠色設施及消閒公共空間,令市民特別是繁忙的中環上班人士,可以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享用多元化的設施,舒展身心。
保育市區建築物的其中一個難題,是建築物結構及使用空間與現代化標準存在差異。比如中環街市的天台承托力,1930年代設計的天台只作上蓋用途,沒有料到後來新構思在大樓加建一層,提供1,000平米作公共休憩空間,原建築結構沒有足夠強度去支撐預計公眾人士使用的承重負荷,這個改變便需要為建築結構加強加固。這是有別於一般建屋的工程,是專項的獨特工程,既不可拆珓媬v物外殼,在內部進行工程則受制於現有建築狀況,連運送及裝置建築機械出入現場以致工人的工作空間均受到約束,施工的困難及建築期因而拉長可想而知。新構思改為在地面提供1,000平米休憩空間,包括中庭及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入口廣場,相信因此改動節省了不少建築費。
保育須同時提升價值
筆者當年曾參與上海黃埔江畔舊匯豐銀行原址活化的討論,除了上述活化建築工程施工的困難外,更重要的是活化是否能注入新生命力。黃埔外灘的所有老建築均受到嚴格保護,不準拆毀改建。不過舊建築一般結構殘舊及缺乏現代建築裝備設施,室內空間狹小,不符合現代構想中的總部大樓要求,如較大面積的整層樓面。再加上舊建築物的維修保養費用高昂,如果經保育後未能提升使用價值及提升租金回報,保育舊廈成為沒了期的長期負擔。
反觀中環街市活化的個案,筆者認同市建局重新檢視項目細節,既考慮到善用公帑,同時又回應區議會及市民的期望,盡快開展項目,簡約工程可取。其中打通面向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的地面外牆是明智的選擇,此舉可以令該兩條街道變成兩旁行人道均有店舖景觀及/或較多人流,令「城中綠洲」更有效融入附近街道之中。
能自負盈虧最為理想
從長遠營運角度考慮,新「城中綠洲」如果能自負盈虧就更理想,應避免成為需以公帑長期負擔的「大白象」。中環街市現已年逾76歲,長期的維修保養及清潔、水、電、消防、電動樓梯以至空調等屋宇裝備設施管理費用不菲。另外,假如為「城中綠洲」引入活動及安排宣傳公關等,則所涉及專業人員的支出亦要考慮,整體收支能否平衡,需視乎所提供10,000平米的商業樓面及其他用途所能產生的租金回報。暫時未見到有關方面的評估,但假如將來定位仍是街坊小店一類,則很大機會出現入不敷出,相信政府如要處理本項目的補地價,值得作一個特殊的優惠個案考慮。■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