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大校委會開會後決定,否決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被提名擔任副校長的任命。港大校委會的決定,是對政治干預校政歪風的正當拒絕。大多數校委按照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的核心價值和優良傳統,根據候選人的能力、品格,作出理性、客觀、獨立的決定,維護了港大百年聲譽和傳統,對港大的長遠和最大利益負責。如果有人拒絕接受校委會的決定,甚至不擇手段試圖推翻決定,只會證明有人為一己政治私利,不惜令港大「禮崩樂壞」,將港大拖進無休止的政爭泥淖。
港大副校長的任命風波是近期社會關注焦點。昨日,港大校委會經過理性慎重的討論,投票決定否決由陳文敏擔任副校長。陳文敏的學術水平、品格操守、管理能力均存在嚴重缺陷,根本不符港大副校長職位的要求。港大法律學院在其治下評級每下愈況,他本人更涉及廉署立案調查的「匿名捐款案」,實為「待罪之身」,讓這樣的人出任港大副校長,勢必令港大百年學府的聲譽受到嚴重傷害。
但是,反對派為了撐「自己友」染指港大副校長,向港大校委會瘋狂施壓,包括多次「出口術」散播不實消息,組織「關注組」開記招、發聲明,搞畢業生議會投票,乃至煽動學生代表包圍衝擊校委會,脅迫校委會通過陳文敏的任命。到臨近校委會投票決定前,「關注組」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利用政治脅迫手段,進行政治恐嚇,企圖影響校委會的決定。所幸的是,港大校委會由始至終按照香港大學條例和校委會章程辦事,嚴格根據候選人的學術水平、品格操守、管理能力,作出專業、獨立的判斷。現在的結果說明,校委會成功抵禦了政治干預,以就事論事、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審視港大副校長人選,最終作出對港大、對香港負責任的決定。這一決定,再次證明將校政政治化的圖謀不得人心,得不到大多數校委的認同,在港大沒有市場。
這次決定,也顯示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經受住了考驗。按照香港大學條例規定,校委會是港大校務的最高決策機構,不必向任何機構作出交代,也沒有任何機構可以監管或平衡校委會的決定,校委以獨立身份參與,在討論和決定人事任命等重大問題時,不受任何干涉和阻撓,並要遵守保密的原則。這些規定,就是要確保校委不會因受到外來的壓力而改變個人見解作出違背良心良知的決定,從而保障港大的院校自主、學術自由免受侵蝕。這是港大百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管治模式和優良傳統。此次副校長人選風波中,反對派打着捍衛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的旗號,行為卻是明目張膽破壞院校自主、學術自由。校委會在巨大壓力下,不向這種外來勢力低頭屈服,以正直無畏的精神和實際行動,維護了院校自主、學術自由的原則。
反對派對此次決定大為不滿,立即誣衊決定帶有政治考慮,有人更事先張揚將透過司法覆核推翻不符他們期望的決定。樹欲靜而風不止,反對派的政治化反擊或者還不會平息。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如果再擾攘下去,港大捲入沒完沒了的政爭,對港大、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香港社會已經極度厭惡泛政治化的氾濫,相信各界會積極發聲,支持港大校委會的決定,不讓港大繼續受到不良政治壓力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