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為本 專業為基
香港公開大學於1989年由政府創辦。多年來,香港公開大學本着「有教無類 卓越進取」的教學理念,與香港一同發展,為有志人士提供了大批優質的高等教育機會。自2001年開辦全日制傳統大學課程以來,公大為本港及中國內地培養了不少應用型人才。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表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深信『知識就是力量』,過去的66年,國家的發展十分迅速。我們深信,未來國家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公大願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為加快實現國家富強的步伐盡自己的一分力!」
香港公開大學自開辦以來一直關注社會的不同進修需要,在遙距課程的優質基礎上不斷發展擴大,致力於發展成為「新世代的大學」。自全日制課程開辦以來,學生人數屢創新高,學生畢業後不論就業或繼續升學,均有理想發展。此外,公大亦非常提倡「全人教育」,即是除傳授專業知識外,更要培育學生的個人修養及能力、拚搏精神,以及勇於面對逆境,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能力。
應用教育為主
香港公開大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範疇的課程,尤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其中科技學院開辦多個有關科學及技術管理的課程,從應用科學到資訊科技,從檢測認證到工程力學,從護理學到能源及環保,由副學位以至深造學位程度,讓學生掌握最新科學知識和技能。自公大銀禧學院啟用以來,更開辦了文化創意、檢測認證及醫療服務課程,額外提供 2,400 個全日制課程學額。黃校長解釋說,「學校着重於理論應用方面的教育,如培養通訊科技、環保及能源方面的學生,近期因應本港的經濟發展趨勢着手培育檢測驗證及中醫護理方面的人才。」
談到香港的大專教育,黃玉山指出,香港的教育多元化,學生在此可以接觸到多種多樣的知識、觀點。且香港的教育體制十分開放,其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令香港的包容性非常好,各種學派、理論及思潮兼容並蓄,學生在這個開放及多元化教育體制中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學到更多的知識。此外,香港普遍採用英語教學,且其現代化的管理體制與西方學校類似,可令學生得到更好的學術培養,有利於學生日後出國進修。加之香港國際化程度高,與世界上其它大國高度接軌,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亦較多,可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
積極發展科研 提升教育水準
去年起,香港公開大學開始在政府的研究資助局申請研究項目資助,得到1,800多萬港元的資助,積極進行民生及經濟發展相關項目的研究,一方面希望以此支援本港的經濟及社會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研究積極提高公開的學術研究水平。公大將部分資源集中於兩大優勢研究範疇,包括環境科學及先進網絡科技。「環境科學方面,我們着重於水質研究、環境污染的治理、污水處理等。IT方面,我們集中於近期大熱的『物聯網』方面的研究,希望以此幫助人類對機器、裝置進行集中管理、控制,或對家庭裝置、汽車進行遙控,以及搜尋位置、防止物品被盜等有所幫助。」黃校長解釋道。
作為一間擁有26年歷史的大學,公大多年來銳意在開放及靈活教育方面建立領先地位,並為此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及辦學水平。此外,公大還積極拓展招生來源,2007年起,公開大學加入大學聯合招生系統JUPAS,現時共有超過二十個課程可供持有中學文憑學歷的中六同學透過聯招申請入學。公大是香港最早進入內地設立辦事機構的香港學府之一,自1997 年開始為內地的學員提供碩士及本科水平進修課程,並自2005年開始,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招收內地考生修讀本校全日制本科學位課程。
黃玉山認為,若想將大學辦得更好,應招收更多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生,若只一味招收本地學生,生源素質難以得到提高。「內地的北大、清華、復旦,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招收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學生,香港也應如此,不但可吸收更多的優秀生源,更有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更多的文化,進而提升學校的整體水平,爭取多幾間世界一流的學校。」他說。
兩地合作 共創未來
對於不少香港高校都積極在內地增設研究院,以及內地院校不乏與香港合作辦學這一趨勢,黃玉山認為,兩地之間的合作十分必要。他指出,「近年來國家不斷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對科技、環境方面也日益重視,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很多企業需要升級轉型,這就意味着國家用於研究開發方面的資源也會增加。而香港的資源有限,其中每年用於研究開發方面的款項僅佔本港GDP的0.7%,而中國內地2014年用於研究開發的款項達GDP的2.1%,即約13,400億元人民幣,資金差距可見一斑。」他稱,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學術研究合作,既可讓香港得到更多的資金、資源支持,又可以讓內地的優秀人才接觸更多、更先進的技術,實屬雙贏。他堅信,兩地若能進一步加大科研合作,達到強強聯合,互補共贏,定能共同創造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
有教無類 卓越進取
香港公開大學堅信,只要是有志進修,追求自我提升的人士,不論性別或種族,都應該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鑑於此,公大多年來致力以開放及靈活學習為主要模式,為所有人提供高等教育機會,並致力發展為優秀卓越的高等教育機構,廣受學生的好評。 現就職於羅兵咸永道內地畢業生廖楚秦曾就讀公大會計專業,他表示,公開大學的課程安排讓他有更多的時間重點鑽研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全英語授課環境及粵語生活環境亦令他對兩種語言的運用能力迅速提高,對他日後的工作大有裨益。「另外,學校的會計課程取得多個專業團體的承認,以ACCA為例,公大學生最多可免試十四份試卷當中的九份,大大節省了考取註冊會計師證的時間,且所學的知識都可在工作中得到良好的運用。」他補充道。
鄭夢畢業於公大會計專業,其後以優秀的成績進入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修讀財務分析碩士課程,碩士畢業後回到公大教授財務分析課程並於浸會大學繼續進修。她表示,公開大學與社會接觸程度高,與本地學生的溝通多,是難得的學習體驗。大學採用的西方教育制度以及全英文教學,亦讓她能夠很快適應澳洲的碩士課程。「以撰寫論文為例,公大已經讓我對英文寫作習以為常,論文的格式、架構等也銘記於心,和內地大學畢業的同學相比,我能更高效地完成課業,感到得心應手。」她解釋道。此外,在公大的學習生活經歷培養了她良好的獨立生活及自理能力,有助於她快速適應外國的生活。對於剛進大學的學生,她建議,要利用好公大的學習平台,切不可在培養生活和交際能力時忽略成績的重要性。
碩士課程
學院 開辦課程
人文社會科學院 實用翻譯文學碩士
法律翻譯文學碩士
應用英語語言學文學碩士
中國文學文學碩士
文化及保育旅遊文學碩士 (英文版)
文化及保育旅遊文學碩士 (中文版)
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碩士(英文版)
工商管理碩士(中文版)
企業管治碩士
人力資源管理碩士
科技學院 能源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學碩士
能源及環境科技管理工程學碩士
工程管理工程學碩士
量化分析及計算數學理學碩士
安全、職業健康及環境管理理學碩士
檢測和認證理學碩士
博士課程
工商管理博士 (英文版)
工商管理博士(中文版)
工程學博士
教育博士
哲學博士
* 上述香港公開大學頒發的學位皆已獲國家教育部認可
申請方法
學生可於申請截止日期2016年6月30日或之前申請報讀公開大學課程。報名程式簡單方便,只需要在網站下載並填寫報名表,將報名表和其他申請材料,連同報名費一起寄回香港公開大學或者位於深圳的香港公開大學深圳辦事處即可。
查詢
香港公開大學諮詢中心電話:(852) 2711 2100
香港公開大學深圳辦事處:(0755) 8377 5864 (0755) 8377 5867
網址:http://www.ouhk.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