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三無」科學家 救命數百萬


放大圖片

■80年代初的屠呦呦。 新華社

被稱為「距離諾獎最近的中國女人」的屠呦呦昨日與這個傳奇獎項最終相遇。除卻科研歷程,「解密」屠呦呦其人困難重重,對於這位85歲的女性藥學家,現有資料中最個人化的「說明」是,因為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和沒有院士頭銜,因此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

這位科學家數十年如一日專注研究中醫藥。屠呦呦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很少。她在《自然》月刊上發表的題為《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論文裡寫到:「我的夢想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處。」

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古老中藥的真正饋贈。我相信,中國醫藥將幫助我們戰勝危害世界各地人們生命的疾病。」

據公開信息顯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於寧波。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屠呦呦之名是父親改的,典出《詩經.小雅》中的第一篇《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意即鹿得到艾蒿而歡快地發出呼叫同伴的呦呦聲。她的一生果然與黃花蒿結下不解之緣。

屠呦呦的名字自2011年開始為國人所知。當年9月,她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低調應對榮譽與質疑

此外,屠呦呦在媒體上最鮮明的個人標籤便是「低調」。

當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之後,這位低調的科學家令人意外地以徹底的「沉默」應對榮譽帶來的火爆局面,紐約領獎後,屠呦呦幾乎不曾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對於外界對其成就的讚譽,對其為人的好奇,對其「三無」狀況的探究,甚至對其成功道路的質疑,屠呦呦一概「沉默是金」。

以沉默應對榮譽的屠呦呦今日逢遇至高榮譽,在諾獎宣佈得主之後的轉瞬之間,她略顯生僻的名字便開始為億萬人茶餘飯後所熱議。未知低調的她會否以「沉默」繼續保持「神秘」。 ■本報記者 宗匯

相關新聞
中國人首奪諾貝爾醫學獎 (圖)
《肘後備急方》 (圖)
小資料:50位名教授評審醫學獎
特稿:「三無」科學家 救命數百萬 (圖)
屠呦呦簡介 (圖)
「中國神藥」治癒率97% 世衛首選 (圖)
中國青蒿素藥研隊伍
屠呦呦: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圖)
專家:鼓舞全球中醫藥學者 (圖)
面對質疑:我的書實事求是 (圖)
特稿:已故藥學家遺憾:外國搶註青蒿素專利 (圖)
花絮:生活上「粗線條」 工作中極嚴謹 (圖)
「彩虹」襲湛江 水電通信癱 (圖)
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 (圖)
黃金周料逾7.5億人次出行 首5日門票收入超13億 (圖)
國家自然資源信息庫建成運行
中國擬2019年載人挑戰最深海溝 (圖)
商務部:將支持國家級開發區創新
內地盼帶薪錯峰休假
國慶觀鳥樂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