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講話。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報道,2011年9月23日,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頒發給屠呦呦,以表彰她為挽救數百萬瘧疾患者所作的巨大貢獻。這是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據《時代周報》當時的報道,消息傳到國內,充滿榮耀的同時,也伴隨了不少對屠呦呦的質疑。
有關青蒿素的發明一直飽受爭議,2009年,屠呦呦發表了由她編著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同樣參加「523」項目並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結構中作出關鍵貢獻的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英曾撰文稱:這本書是為了宣揚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和屠呦呦的功勞而寫的,並不是為了全面介紹中國的青蒿素類藥物而寫的,「嚴重誤導讀者」。
但面對質疑,屠呦呦曾對媒體表示,科學就應該講究實事求是,你要是信任的話,就相信我那本書,那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的書實事求是,是根據事實寫的。
「屠呦呦創造了用乙醚來製取青蒿素的方法,這是最原創最重要的發現,後來對青蒿素的研究貢獻也很多,但都是『錦上添花』。」全球最大的、以研究開發為基礎的跨國製藥企業之一的葛蘭素史克(GSK)中國研發中心副總裁魯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