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人正在進行復位施工。 網上圖片
昨日,在從上海蘇州河上移到廠房裡4個多月後,107歲的浙江路橋回到在蘇州河的「家」。昨日一早橋樑復位正式開始,整個過程約10小時。大橋將重現1908年的橋頭門形設計,其間有網狀紋飾,計劃延續壽命50年。 ■綜合《新聞晨報》、新浪網
浙江路橋建成於1908年,在蘇州河橋樑大家族中排在第二位,是中國僅存的幾座魚腹式鋼木桁橋之一。該橋南接黃浦區浙江中路,北連閘北區浙江北路,是上海市級文物保護橋樑。側面看上去,其橋身如魚腹形狀,像一條大魚橫跨河面。隨着使用年代越來越長,浙江路橋橋樑鋼結構承載力漸漸減弱,腐銹和疲勞程度愈發明顯,於今年5月進行了一場維持數月的徹底大手術。
移至百米外大修 恢復昔日橋頭門
「這座橋表面看似乎很『健康』,但橋體下部銹蝕嚴重,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治療』已迫在眉睫。」浙江路橋大修工程項目經理錢程曾表示,大修工程最大難點之一是將橋整體加固後才能移動,實施期間需特別小心。
大修的整個環節中,移橋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橋身比較長,前、後、左、右移動的位置如果偏差過大,橋身就無法順利進入廠房。為此,工作人員將整個移橋的過程在三維空間全部模擬出來。
為確保加固及移橋過程的萬無一失,拆橋進行了一個多月。具體做法是,將橋樑鋼結構整體拆下,移至100米開外的場地進行「全身檢查」,然後對「症」下藥進行整修。移橋實施時先用浮箱將橋樑一頭頂起,再用一部600噸的吊車將橋的另一端吊起,然後利用浮箱將橋樑緩慢推到岸邊的台車上運送至100多米開外的場地上進行大修。
浙江路橋大修的同時還有一項「使命」,那就是「修舊如舊」,其最大亮點之一是恢復1908年的橋頭門形。橋頭門框將復舊成拱形式樣,其間有網狀紋飾。現在的浙江路橋的橋頭門框為長方形,橫樑是平的,而1908年的橋橫樑為中間突起的拱形狀,其中還有網狀紋飾,這些原始模樣在大修期間得到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