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隨着傳統通信方式發生變革,家書這種老底子通信方式逐漸被手機所取代,手寫信件正成為舊物,淡忘在眾人的視線中。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家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秘書長張丁近日在浙江奉化參加2015海峽兩岸婆媳文化節時表示,家書作為喚醒沉睡「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它傳遞着真情,「中華老底子通信方式應該傳承下去,其所蘊含的文化更加值得深思。」
2005年春天,一場「搶救民間家書」的文化活動在北京啟動,逐漸被人淡忘的家書再次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從2005年的若乾封家書到如今的近5萬封,一路走來,這些塵封的記憶陸續被打開。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面對徵集來的萬封家書,激動地說:「搶救民間家書的活動,其實是打撈我們一百年來中國人民記憶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家書體現一個聲音,一個活着的聲音,在家書裡面看到的,就是活着的中國。」
在張丁看來,家書文化傳承並不是回到手寫家書年代的老路,而是要把家書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傳遞下去。他表示,重陽節、中秋節都可以寫一封家書,「家書的稱號、自稱,這些小細節都包含着文化的傳承」。張丁說:「令人讚賞的是,在搶救民間家書的呼籲下,家書的收藏者把它們無償捐給了國家。現在,這些珍貴的家書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裡,從家庭教育素材變成了社會教育的好教材,一批又一批參觀者受到了它們的感染。」
家書可解婆媳矛盾
眾所周知,婆媳關係是家庭關係中很難處理的一種關係,因此婆媳矛盾成為自古至今永恒的話題,幾乎每個家庭都能遇到。而在張丁看來,家書或許是解決婆媳矛盾的最佳方式。據他分析,產生婆媳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溝通不暢和缺乏親情。「我認為,家書文化可以有效解決這兩個難題。」
家書最重要的功能是傳遞信息和情感,傳遞信息就可以解決溝通問題,傳遞情感就可以增加親情。此外,家書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傳遞真誠和愛,只要雙方以真誠的態度,寫出最真誠的語言,表達出對對方的關愛之情,婆媳關係沒有理由不好。■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