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封孝利(右)給蔣質筠(左)揉腿,許世祿(中)在一旁微笑地看着。 本報重慶傳真
重慶村民蔣質筠為了把養子蔣良才拉扯大,終身未娶;養子蔣良才因肺癌去世,兒媳封孝利12年來堅持照顧前夫的養父,並帶着「公公」改嫁。這個被孝心和親情承托起來的家庭,近日獲得了由中宣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選的「全國孝老愛親最美家庭」金字匾額。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毅 重慶報道
住在重慶巴南區南泉街道和平村的封孝利,和丈夫許世祿一起照顧着「二爸」蔣質筠,這個由三個家庭組成的四世同堂大家庭,正在用行動演繹這跨越60多年的「親情接力」。
「公公」育養子終身未娶
60多年前,村民蔣質筠抱養了一個小男孩,取名蔣良才。為了將孩子拉扯大,蔣質筠終身未娶。成年後的蔣良才與同村姑娘封孝利成了家。婚後,2人一起悉心照顧蔣質筠,生活雖清苦,但其樂融融。不幸的是,蔣良才在2003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為了治病,一家人四處舉債,但最終還是沒能將蔣良才留住。
蔣良才去世後,蔣質筠就倒下了,還一度絕食,他擔心養子去世後將孤獨無依。「那時我就跪在爸爸的面前說,你一定要吃飯,你兒子去世了,你可以把我當成女兒,我一定會養你的。」封孝利說,此後她就叫蔣質筠「二爸」。
四代人演繹親情接力
封孝利認親的舉動贏得了尊重,娘家人農忙時趕來幫忙幹活卻不留在蔣家吃飯,村鄰好友結婚從不讓封孝利給紅包。兩年後,一名叫許世祿的農家漢子自願入贅,心甘情願用自己的打工錢為封孝利還債。許世祿說,他是被封孝利善良的心打動了。
婚後,許世祿搬進了蔣家,打零工的錢都交給了封孝利,兩人一起照顧蔣質筠。就連2人的兒子,也叫蔣質筠「爺爺」。如今,封孝利的女兒蔣成霞亦成家立業並育有一女,丈夫陳焱是一名汽車司機,夫妻倆也住在蔣家。工作之餘,2人也幫着照顧老人,還幫封孝利償還債務。年前,封孝利一家還清了最後一筆債務。「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希望二爸能夠好好享福。」封孝利說,「畢竟,辛酸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