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中國、日本、韓國領導人會議昨日在首爾舉行。近年,中日韓峰會一度暫停,責任全在日本政府右傾所致。如今峰會重新運作,三國合作有望重返正軌,符合三國共同利益,有利於東北亞的繁榮穩定。回顧歷史,中日韓峰會能否恒常化,三國合作能否保持順暢並上新台階,關鍵在於日本政府能否正視歷史,糾正歷史觀的錯誤,做到言行一致,真正從國與國友好合作的大局出發,改變兩面三刀、表裡不一的做法。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只有正視歷史,才能真正面對未來。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推動東北亞合作的重要平台,這一機制於2008年12月首次舉行,其後固定為年度例會,先後舉行了5次。但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對釣魚島採取所謂「國有化」措施,令中日關係急轉直下。安倍第二次上台後,更在許多重大歷史問題上採取淡化侵略歷史的行為。2013年4月,安倍在國會答辯時老調重彈,聲稱「侵略」在學術界和國際上都沒有定義;在今年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安倍又要求其私人諮詢機構「21世紀構想懇談會」就「侵略」定義及日本發動的戰爭是否為侵略戰爭展開討論,企圖為日本的侵略歷史翻案;對於鐵證如山的慰安婦問題,安倍政權也是屢屢表示質疑,甚至圖謀推翻;安倍更親自參拜靖國神社或奉獻祭品。這些行為都嚴重傷害中韓國民感情,更不利中日韓合作。
今年以來,安倍政府更強行在國會中通過為自衛隊出兵海外掃除障礙的新安保法,為軍國主義的復活鬆綁。日本近年來跟隨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企圖插手南海問題,日本自衛隊的軍艦還擬駐越南,軍機出巡南海。所有這些行徑,嚴重影響了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妨礙了三國的友好合作,中日韓峰會一停3年半之久。
和平發展乃世界潮流所趨。幾經波折,中日韓峰會得以重開,但中韓與日本的互信關係仍相當脆弱。在本次峰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和平是人間正道,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希望日本順應本國人民的願望和亞洲地區各國的共同呼聲,恪守和平發展的方向。」清楚指出了中日韓加強合作的基礎和方向。中韓近年不斷增進互信,互利合作日益密切。未來中日韓加強合作的關鍵,是日本政府應掃除障礙,明確承認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並進行真摯反省和道歉,拿出誠意為中日韓構築互信的基礎。
昨日,安倍也表示歡迎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重啟,希望三國加強對話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日本如果真的希望促進三國合作,就應該正確認識歷史,遵守推動和平的承諾,以此次領導人會議為契機,重新構築互信關係,加強經貿領域合作,攜手推進東北亞和平與合作。
(相關新聞刊A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