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新」為「十三五」提供驅動力


放大圖片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圖為10月19日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開幕,在安徽合肥分會場,中科大先研院工作人員(左)給參觀者介紹3D打印技術。 資料圖片

居五大理念之首 中國亟需完成動能轉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實習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未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其中「創新」被放在首要也是核心位置,為何創新如此重要?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主任慕海平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因為當前中國最大的問題是發展動能不足,「十三五」期間亟需完成動能轉換。而動能轉換需要通過全方位的創新去實現。因此,創新是解決當前問題最迫切需要的,也是保證其他發展理念能夠實現的基礎,是「十三五」發展的驅動力。

慕海平說,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服務於「十三五」的,而「十三五」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它既是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收官階段,又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奠定基礎階段。所以,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到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需兼顧理論制度科技文化

五中全會公報中,在論述「堅持創新發展」時提到,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對此,慕海平說,以往提到創新,大多是指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但這次強調創新是全方位的,是因為當前的創新已經滲透到了改革與發展的肌理中,僅僅依靠科技或者制度創新已遠遠不夠。

「不過,公報特別點出的幾個創新,有其現實考量與內在邏輯。首先,我們在這幾年的創新實踐中已經形成了很多經驗,需要把這些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去指導新的實踐,所以理論創新被放在了首位。而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但科技創新的成功需要有制度保障,這就需要先做好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則是回應提高軟實力的問題,它與制度創新是手心手背,中國夢的最終實現需要我們找到能夠被世界接受和推崇的價值觀。」慕海平說。

突破現有觀念 形成社會共識

慕海平強調,在理論創新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突破現有觀念;二是要形成社會共識,只有尋找到最大公約數才能更好地破除改革的阻力。同時,在已經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要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因為現在說改革,很多問題最根本還是需要科技的突破與支撐,比如「互聯網+政府」的實現,就對簡政放權有很大的促進。

對於如何實現創新,慕海平認為,一是要尊重事物客觀發展規律,把不符合規律的事情都剔除出去;二是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畢竟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不是別人給的,而是全社會努力幹出來的,現在依然需要實幹精神,政府、企業、個人都需要繼續努力。當然,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還需要通過制度創新形成一種激勵機制。

相關新聞
中法合抗暖化 建低碳工作組 (2015-11-03) (圖)
習近平發展中法關係3建議 (2015-11-03)
中法簽17份合作文件 (2015-11-03)
千人實習生計劃明年啟動 (2015-11-03)
奧朗德訪渝污水廠 肯定中法環保合作 (2015-11-03) (圖)
花絮:看變臉絕技 投入頻鼓掌 (2015-11-03) (圖)
法代表團訪武漢生態城 (2015-11-03) (圖)
李克強:望中韓青年對接創新創業夢 (2015-11-03) (圖)
韓資行對在魯韓企開放人幣貸款 (2015-11-03)
特稿:中韓進入全面協調合作新階段 (2015-11-03) (圖)
以圍棋寄語青年 努力能走出困境 (2015-11-03) (圖)
花絮:石鍋拌飯妙喻中日韓關係 (2015-11-03) (圖)
內地農村深化改革 聚焦集體產權制度 (2015-11-03) (圖)
「創新」為「十三五」提供驅動力 (2015-11-03) (圖)
潘建成:中國經濟前景依然看好 (2015-11-03) (圖)
全面二孩 澳洲嬰幼兒產業迎機遇 (2015-11-03) (圖)
內地與港建築業共拓絲路市場 (2015-11-03)
鄭必堅:港莫忘與內地特殊聯繫 (2015-11-03)
中日韓達共識 增合作促和平 (2015-11-02) (圖)
李克強6建議促合作 (2015-1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