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界:方向可取 需增土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團結香港基金昨日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優化目前的公營房屋政策,讓入住公營房屋的住戶,可以「可租可買」或「先租後買」的方式置業。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認為,該建議有助達至市民安居樂業的目標,方向可取。有熟悉房屋事務的人士認為,當公營房屋大量「賣斷」後,公營房屋供應減少,屆時將進一步加長公屋輪候時間,減少配屋機會。為免出現房屋資源互相爭奪的現象,要落實有關建議,便需貫徹增加土地供應,確保有足夠公營房屋以供需求。

全國青聯副主席施榮忻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目前置業門檻實在太高,歡迎有關建議。他認為,外界亦應改變「年輕人踏足社會需即置業」的概念,年輕人應發揮個人理想,多看新事物,在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經濟能力後,才逐步改善住屋環境,如果缺乏經濟基礎,樓價大幅波動所帶來衝擊將難以承受。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提到,團結香港基金的構思,對一些「有能力供樓、無力付首期」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喜訊。不過,這個組群需求大,要達到這個目標,特區政府務須有足夠土地,才能興建更多樓宇滿足需求。他亦相信年輕人如能成功上樓,亦可達到穩定社會的作用。

賣斷公產 恐輪候更長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表示,有關建議可積極引起社會討論,但可行性需要認真研究。他解釋,將公營房屋單位轉售給住戶,變相把寶貴的房屋資源賣斷,令公屋單位供應數目進一步減少,直接影響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同時,有關建議對沒有能力購買單位的公屋居民,亦構成無形壓力。

另一名房委會委員、經民聯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亦指出,從已公佈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受到土地供應不足困擾,未能達到預期的建屋目標。因此,在建議如何增加房屋供應量的同時,更重要是先行解決土地問題,確保有足夠的供應量,興建住屋單位,否則只屬空談。

他又認為,公營房屋政策本欲提供給沒有置業能力的人士,才訂下入息資格,若把單位出售給租戶,便應把門檻定得高一些,避免出現資助不公情況。

相關新聞
新公屋可租可買 八成家庭做業主 (圖)
「補貼置業計劃」三大目標
「補貼置業計劃」六項優點
特寫:一家三口170呎 董建華感觸
政界:方向可取 需增土地
張炳良:應有房屋階梯 (圖)
郊園研闢地 起樓惠萬家 (圖)
建議7招增供地 (圖)
特稿:「玫瑰園」穩民心 借史鑑今
街訪:「誰不想當業主?」 (圖)
優惠須防非議 細價樓或挫
房委會 房協3屋苑同售 一表搞定 (圖)
明年2月推售資助房屋 (圖)
測量師:對樓價影響有限
房協擬加租 追開支增長
公屋聯料超額申請數十倍 (圖)
「法輪阿婆」混入義工隊宣邪教 (圖)
鍾樹根林翠蓮辦事處遭淋油 (圖)
「北動」義工家遭淋油 被質疑自導自演 (圖)
陸偉良倡「和諧馬灣」 冀勿爭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