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玫瑰園」穩民心 借史鑑今


團結香港基金的土地房屋研究報告結尾,以上世紀80年代末的「玫瑰園計劃」來借史鑑今。80年代末,港人對1997年將回歸祖國的前景有所憂慮和不安,甚至出現所謂的「移民潮」。港英政府為了穩定民心,在1989年由時任港督衛奕信在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坊間稱這項規模前所未有的基建計劃為「玫瑰園計劃」。

「玫瑰園計劃」以位於赤P角的新機場為核心,輔以多項運輸及城市發展的相關建設,共十項核心工程,包括機場快線、青馬大橋、西區海底隧道、三號幹線、中區填海計劃和北大嶼山新市鎮等。報告認為,要是沒有「玫瑰園計劃」,幾可肯定今天香港的發展水平和生活質素一定會大打折扣。

為美好未來 作關鍵抉擇

報告又指,「玫瑰園計劃」在規劃和實行的過程中,社會一定作出過不少關鍵但困難的共同抉擇。單是赤P角新機場和西九龍的發展,便涉及近1,300公頃的填海工程;其他機場核心工程項目,對環境和不同地區的居民,亦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或不便。但最後,香港市民面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民生問題,權衡輕重後,都贊成為了香港的長遠發展,「玫瑰園計劃」有其必要。

報告認為,今天香港也面對一些不盡相同,但同樣嚴峻的社會、經濟、民生問題。縱使這一連串問題不會只靠大興土木便能解決,還牽涉其他更深層次、不同範疇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轉變,但土地可以肯定是個「不充分但必要條件」,「土地本身並不足夠,但沒有充足的土地供應,要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只是空談。」

報告最後語重心長地表示,「26年前,我們決定共同為這個美好未來而努力。26年後的今天,為了香港人能得享較佳的社會設施和居住環境,為了讓我們的長者得到適切的醫療和安老照顧,為了我們的經濟有足夠的活力供年輕人發展,面對一樣關鍵但困難的選項,你會如何抉擇?」 ■記者 鄭治祖

相關新聞
新公屋可租可買 八成家庭做業主 (圖)
「補貼置業計劃」三大目標
「補貼置業計劃」六項優點
特寫:一家三口170呎 董建華感觸
政界:方向可取 需增土地
張炳良:應有房屋階梯 (圖)
郊園研闢地 起樓惠萬家 (圖)
建議7招增供地 (圖)
特稿:「玫瑰園」穩民心 借史鑑今
街訪:「誰不想當業主?」 (圖)
優惠須防非議 細價樓或挫
房委會 房協3屋苑同售 一表搞定 (圖)
明年2月推售資助房屋 (圖)
測量師:對樓價影響有限
房協擬加租 追開支增長
公屋聯料超額申請數十倍 (圖)
「法輪阿婆」混入義工隊宣邪教 (圖)
鍾樹根林翠蓮辦事處遭淋油 (圖)
「北動」義工家遭淋油 被質疑自導自演 (圖)
陸偉良倡「和諧馬灣」 冀勿爭吵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