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福建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第六屆ECFA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合作論壇泉州舉行


放大圖片

許榮茂林伯豐劉藝良鄭宇民率團 兩岸二百嘉賓匯聚一堂 陳雲林李炳才林義夫唐怡源主禮致辭 徐莽曹二寶主旨演講

值此亞藝節和第三屆「文化的力量」論壇泉州舉辦之際,以「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新格局」為主題的第六屆ECFA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合作論壇於11月9日在泉州拉開帷幕,正正呼應11月7日「習馬會」開創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來自兩岸四地逾200名政產商學代表與會,緊緊結合「一帶一路」發展國策,圍繞論壇主題展開討論,暢所欲言,表達互利共榮,促進共同繁榮的願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文華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顧問陳雲林、原常務副會長李炳才,香港中聯辦台務部部長唐怡源,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曹二寶,澳門中聯辦台務部部長徐莽等主禮致辭;主辦機構四會首長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許榮茂,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榮譽理事長駱錦明、顧問林義夫,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榮譽會長鄭宇民等發言。今屆論壇首次邀請澳門歸僑總會攜手合辦,實現兩岸四地共同主辦的願望。

出席論壇的嘉賓還包括: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黃煥明、副會長張閭蘅,澳門歸僑總會理事長王彬成、副理事長邢榮發等。

兩岸攜手「一帶一路」建設

作為主辦機構之一的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許榮茂先生說,海峽兩岸和港澳在經濟上一直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也有非常廣闊的合作和互補空間。2013年習主席先後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後,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為兩岸和港澳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此時,兩岸四地的民營企業精英們匯聚一堂,在泉州共商「一帶一路與經貿文化發展」。兩岸四地都是華夏民族,擁有歷史、文化、經濟上的認同。港浙台澳可以打破獨立發展的單一設置,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台灣工商協進會榮譽理事長駱錦明明確表示,台灣面對「一帶一路」非但不能缺席,而應集合各界的力量積極投入,回應這個互利共榮的思維。他說,「一帶一路」秉持共建原則,推動優勢互補,強調平等協商,兼顧各方利益。這種商道的思維與我們文化中利他、圓己的王道精神十分契合。 

李炳才:構建兩岸經貿發展新格局

李炳才表示,近期「習馬會」的舉行為推進兩岸發展提供新契機,本屆論壇正逢其時,必將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他指,構建兩岸經貿發展的新格局,「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都是與大陸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舉措,這將賦予兩岸合作新的課題和內容,我們要緊緊依託這些新的機遇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我們還要深化兩岸農業、教育、文化、科技、社會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讓更多的兩岸民眾和青少年共用兩岸發展的紅利。

林義夫:新格局帶動大商機

林義夫指,為了應對國際經濟新發展,「兩岸四地」必須要緊密相互合作,才能夠結合亞太和全球構建對「兩岸四地」有利的經濟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岸在2000年簽署的兩岸合作架構協定就具有它的意義。因為這個協議為兩岸產業分工和加深產業鏈的結合,為參與的「兩岸四地」企業構建起自己的中長期目標,創造了雙贏和多贏的局面。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獲得了歐元地區的熱烈響應和重視,這是一個新的格局,自然也會帶來很大的商機。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豐富的研發、製造、行銷經驗,希望「兩岸四地」相互融入經濟整合,開拓全球商機。

曹二寶:提升香港的城市地位和功能

同其他的國家戰略比較,「一帶一路」可能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第一,它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從世界走向中國轉變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二,它是跨國戰略,其跨國、跨地區的經濟輻射的廣度和深度、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第三,它是區域合作戰略。區域經濟合作的多變化多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阻擋。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位和功能。香港的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說「一國兩幣」。香港有港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會被內地任何一個城市取代。又比如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商業活動的仲裁中心。目前倫敦、巴黎、香港是全球公認的三大仲裁中心,而從香港出發,五小時覆蓋的範圍已佔世界人口一半,能便捷往返全球主要城市,香港成為處理複雜貿易、金融糾紛的理想地點,也是歐洲以外國際仲裁機構的最佳選擇,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中要提高的香港的地位和功能。

徐莽:兩岸關係是人民力量推動的

參加這個論壇,我覺得這個論壇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新格局這個「新」字。這個「新」有四個方面要引起我們關注:第一個「新」就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個建議裡面有非常多新的理念,新的提法和新的做法;第二個「新」就是「習馬會」,這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意義是劃時代的,它的影響和作用是歷史性的,會開啟兩岸發展新的未來;第三個「新」就是我們熱議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給我們開拓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和空間,「兩岸四地」怎麼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發揮它的特色和優勢,形成複合力量,值得研究和探討;第四個「新」就是國際金融格局的演變。

論壇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民」--民間論壇,這是個民間性質的會議。以民為重,以民為先,兩岸的發展也是民間在前。上個世紀80年代,台灣的企業家突破了層層的障礙到大陸來投資,這是民間的力量。我們始終認為兩岸關係是人民的力量來推動的。我們一定要有這樣一種胸懷和這樣一種理念來推進,讓更多的同胞來參與,要讓更多的同胞來分享發展的成果。

許榮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合作空間

許榮茂說,現時「一帶一路」、「亞投行」、「經濟新常態」、「兩岸建設性對話」等都是當前新熱門,新背景,亦是新機遇,為兩岸四地的經濟合作提供新的基礎和動力,兩岸可在金融、貿易、市場推廣等服務領域,綠色製造工程、共性技術研發和智慧製造等科技領域,以及基礎設施、能源和電信等產業發揮更大作用。另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調整金融結構等方面,亦有新的合作空間。

林伯豐冀兩岸四地聯合投資

林伯豐表示,兩岸四地應該聯合投資,才能互利共贏。泉州與台灣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但各有特色,讓人倍感親切 ,希望本次論壇能讓台商更了解泉州,促進雙方旅遊和發展。11月7日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 ,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我們非常認同。希望兩岸未來在「習馬會」的基礎上,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共謀發展,共創經貿文化發展的新契機。

劉藝良:澳門推動合作具積極意義

劉藝良表示,論壇結合兩岸四地的民間力量、商業翹楚及專家學者共聚泉州,意義重大。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澳門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對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內地與葡語系國家進行經貿交流的平台,推動兩岸四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具有積極意義。澳門歸僑總會也會積極帶領僑界參與到國家的戰略中來,為兩地發展貢獻力量。

鄭宇民:兩岸合作要有家國情懷

鄭宇民表示,兩岸交流合作應倡導家國情懷、複合能力、公地意識、華商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跟馬英九先生做了一次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會面,他提出了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他也提出了,骨頭斷了連覑筋,隔海相望聯覑心,兩岸關係一定要有家國的情懷來合作。

鄭宇民說,經濟力、文化力複合在一起是最強大的競爭力。兩岸民企合作必須要有公地意識,公地就是要覆蓋國際市場,同時要強化華商的力量。

小資料:「ECFA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合作論壇」

此屆論壇由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台灣工商協進會、澳門歸僑總會、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共同舉辦,曾先後在台灣、香港、杭州舉辦,2013年兩岸暨港澳企業家匯聚北京時,受到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會見和勉勵。該論壇從兩岸民間互動角度覑眼,致力於推動兩岸ECFA協議實施,提升兩岸四地民間企業文化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促進兩岸四地民間經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時間    地點   主 題

第一屆2010 台北 「ECFA時代企業家的機會與使命」

第二屆2011 浙江 「海洋經濟開啟兩岸三地發展新空間」

第三屆2012 香港 「拓展兩岸三地民間經濟合作新空間」

第四屆2013 北京 「整合資源、深化合作、聯合競爭、共同發展」

第五屆2014 台北 「合作創新,共享繁榮」

第六屆2015 泉州 「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新格局」

相關新聞
第六屆ECFA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合作論壇泉州舉行 (2015-11-19) (圖)
中國文化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 許榮茂受邀率華商聯共同主辦 第三屆「文化的力量」論壇泉州隆重開幕 (2015-11-19) (圖)
閩三明兩岸林博會:以林為「媒」 打造「互聯網+林產業」 (2015-11-04) (圖)
遠洋漁獲吸睛 福建造「深藍糧倉」 (2015-09-20) (圖)
首屆中國(福州)魚丸節引數萬食客 (2015-09-19) (圖)
閩味盛宴閃耀香江 構築農特產品品牌走廊 (2015-08-20) (圖)
福建農產精品 亮相美食博覽 (2015-08-14) (圖)
福建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峰會 簽逾54億大單 (2015-06-20) (圖)
敘鄉情 謀合作 促發展 (2015-06-06) (圖)
福建自貿區掛牌「滿月」 三片區交靚麗成績單 (2015-05-31) (圖)
廈門自貿片區 改革釋放紅利 創新激活商機 (2015-05-31) (圖)
福建平潭:用政策窪地 建創新熟地 (2015-05-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福建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