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戴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敏婷文/岑志剛攝)面對勞動人口一直減少,港府推出不同方法應對,昨日宣佈將於明年5月起接受申請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便是其一。有市民認為,計劃有助鼓勵自力更生,釋放部分婦女勞動力,但更重要是同時提供託兒服務等相關配套。有合資格的市民覺得津貼金額吸引,可幫補家計;亦有婦女明言投入職場的前提是有人協助照顧小孩。
戴太太一家五口由丈夫一人工作養家,每月入息不超過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60%,預計可獲1,300元津貼。她說一直不知政府推出低津計劃,以前亦未曾申請過政府任何現金援助,「怕填表,要寫好多資料,麻煩且不太明白。」不過,她覺得1,300元的津貼金額吸引,有意以丈夫名義申請。
談小姐表示,本港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是不爭事實,政府必須想辦法處理。她認為,推出低津有助鼓勵自力更生,但要達至釋放婦女勞動力的效果,必須配合相關配套一同推出,包括加強託兒服務。她建議當局可集中於基層地區投放資源,例如在深水埗設立試點,集中加強幼兒照顧方面的配套服務,「如數據反映有效釋放婦女勞動力,更可將模式推展至各個基層地區。」
施女士為照顧兒子,一直未有工作,由丈夫一人以月薪1.8萬元供養家庭。按照計劃,施女士一家三口每月入息較拿取半額津貼的月入上限超出1,100元,喪失每月900元津貼的資格,「只差一點點少少,有點可惜。」她說隨着兒子日漸長大,現時已13歲,自己打算重投職場,「如果津貼愈多,我願意做更長工時以幫補家計。」她希望政府日後檢討計劃時,可再提高入息限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