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葛沖
在日前結束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建立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加軍人職業榮譽感的政策制度體系,以更好凝聚軍心、穩定部隊、鼓舞士氣。外界敏銳抓住習主席使用的「職業」二字。放眼國際,軍人職業化早已遍地開花。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趨緩,主要大國的軍事戰略思想、建軍方針和軍備計劃進行了重大調整,軍隊員額不斷裁減,強調走精兵之路,各國把提高軍隊職業化水平,作為提高質量、保持戰鬥力的重要措施。軍人職業化,已成為軍隊建設的大勢所趨,可發揮一石三鳥功效。
保留技術骨幹應對未來戰爭
首先,職業化之路是未來戰爭形式和特點決定軍隊職業化之路。隨着國際形勢變化,未來戰爭將不再是人海戰術,更多會是在區域、局部、小範圍內進行的高科技化、信息化的局部戰爭,戰爭已由體力、數量對抗轉變為智能、質量對抗。專家普遍認為,未來戰爭形式和特點的變化,將導致軍隊武器裝備愈來愈複雜,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對軍人的技能和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軍隊職業化,保留技術骨幹,提高部隊戰鬥力,在全球已是大勢所趨。
避增失業率 減少地方不滿
其次,從投入與產出效率角度看,人數多、花費大的義務兵軍隊已經過時,建立一支精幹高效、裝備精良的新型職業化軍隊,更適應各國國家經濟發展與國防投入的需要。
資料顯示,從短期看,職業化的募兵制確實比徵兵制花費大,但長遠看,它節省的訓練費更高。比如:美軍培養一名有7年經驗、飛行1,300小時的F-15戰鬥機飛行員,國家要花費100萬美元。他如果繼續服役,不僅可省下這100萬美元,還省下了7年的訓練時間。
專家指出,由於徵兵制服役期短,每年都有大批士兵復員。有的加入失業大軍,給地方政府造成困難。職業化不僅可以避免增加社會失業率,還可避免強制性服役帶來的麻煩,減少地方對軍隊的不滿,有利於緩解軍隊同地方的矛盾。
能打仗要勝仗獲制度保障
第三,隨着各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注意力轉向追求金錢和生活享受。在和平時期,要調動人們服兵役的積極性,激發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的精神,只靠行政、法律的強制性,將難以奏效,更多還需要從根本制度上改革,而建立更具吸引力的軍官職業化制度,無疑將是未來各國軍隊改革的重中之重。
長期以來,中國軍人的轉業和退伍安置成為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相信此次軍改完成後,中國軍人的職業化水平將接近發達國家,二次就業難題將得到克服,軍人職業榮譽感將更加強烈,能打仗要勝仗目標將得到大批專業人才的制度性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