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慰問團團長廖承志出發前在組團會上講話。 資料圖片
宿正伯
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的講話中,對抗美援朝作了總結。他指出:「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一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美國建國近兩百年來,直到朝鮮戰爭之前,更準確地說,是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前,它都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然而,在朝鮮,在東方,它結結實實地被中國軍隊所教訓。正如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回憶錄中所言:「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全世界的人們,包括中國的敵人和朋友,對新中國都刮目相看!可謂是增長了志氣、贏得了環境、提升了地位,對剛剛建立的新中國而言,這種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毛澤東說,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今天,有的人從技術細節的角度分析毛澤東當年決策的正確與否。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對一個大國領導人來說,真正影響決策的終究是戰略考量,而絕非細枝末節。也有人拿今天朝鮮的制度缺陷和發展現狀來否定抗美援朝的正當性和必要性,然而須知,我們抗美援朝首先為的是中國的國家利益,至於朝鮮其後的道路則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並非我們造就,也並非我們所能夠造就。抗美援朝是兩個方面:抗美和援朝,且抗美是第一位的。援朝的目的還是保家衛國,實現了這一目的就是正確的抉擇。
在抗美援朝運動期間,政協全國委員會曾會同抗美援朝總會先後組織了三次赴朝慰問活動。1951年3月廖承志率575人的慰問團、1952年9月劉景範率1,097人的慰問團分別前往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為他們表演文藝節目,分送500多億元慰問金和6,000多噸慰問物資。1953年10月,朝鮮停戰後,賀龍率領5,448人的慰問團再次前往朝鮮,向中朝軍民表達敬意。
各赴朝慰問團回國後,都分赴全國各地,向廣大人民報告情況,宣傳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英勇事跡,表達前方將士的思念之情,推動抗美援朝運動不斷深入。
回顧抗美援朝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在每一個重要的節點,政協全國委員會都扮演了推動者、宣傳者、發聲者的重要角色。這是因為,政協這樣一個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特別能夠代表各黨派、各團體和各族各界人民的心聲,也特別能夠推動他們形成最廣泛的共識,發出最響亮的聲音。這也是人民政協這一組織存在的重要價值和發展的重要依據。
作為這一價值優勢的重要體現,政協全國委員會還於1950年6月響應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的建議,號召全國人民開展了保衛世界和平簽名運動。到1950年11月簽名運動結束時,中國人民在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關於禁止原子武器的和平宣言上簽名達2.3億餘人。
1951年2月25日,世界和平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締結和平公約的宣言》,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締結和平公約。這個宣言得到世界人民的廣泛支持。政協全國委員會再次號召組織了擁護締結和平公約簽名運動,簽名人數達3.44億餘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還通過了《關於支持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的要求的決議》。這些成就彰顯了政協組織的力量,也反映出政協工作的活力。(連載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