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公佈,今年11月份本港進出口數字繼續下跌,顯示由於外圍經濟環境的不景氣,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傳統轉口貿易樞紐地位正在受到嚴重衝擊,特區政府和業界都需要以創新的思維和積極有為的做法,充分發揮背靠國家這個全球第一大出口和貿易大國的特殊地位優勢,努力培育及開拓新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點,以應付明年可能出現的更嚴峻挑戰。
從統計處公佈的數字看,今年以來本港整體進出口均呈持續下跌的狀態。出口方面,繼今年10月下跌3.7%,11月又下跌3.5%,港產品出口貨值更大幅下跌21.6%;進口方面,10月份下跌8.5%,11月再跌8.1%。過往10月和11月一般都是進出口貿易旺季,今年上述月份的數據均出現下跌,顯示本港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外部市場環境的經濟體,進出口貿易行業正面臨着因為環球需求疲弱而帶來的嚴峻挑戰。近幾年,西方主要經濟體復甦乏力,除了美國經濟稍有起色外,歐盟、日本等均尚未走出金融風暴陰影,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亦出現下降,此時美聯儲決定加息,更給環球經濟復甦增加了不確定因素,香港的進出口貿易自然受到上述因素拖累,整體表現差強人意。今年頭11月,本港與內地、台灣、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瑞士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額都有所下跌,有些下跌幅度相當大,如從瑞士進口的貨值就下跌了28%。進出口額下跌雖與某些商品價格下調有一定關係,但最主要還是香港進出口貿易的市場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香港過往一直享有的亞太貿易樞紐地位優勢,這一優勢正在受到嚴重衝擊,甚至面臨喪失危險。
面對諸多挑戰,有關專家主張,香港應全面研究目前世界經濟貿易的新格局和新情況,以創新的思維和積極有為的做法,努力發揮香港自身的優勢,培育及開拓新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點,尤其要充分發揮背靠國家這個全球第一大出口和貿易大國的地位優勢,化解危局。事實上,儘管全球經濟持續不振,國際市場需求嚴重低迷,但由於國家經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能量,中國外貿今年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依然有所上升,由去年年底12.4%提升至13%左右,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地位。同時,對外貿易結構有了進一步優化,今年首11個月,一般貿易、民營企業、機電產品和對新興市場的出口都呈正增長,成為拉動今年出口的生力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速也超過30%,市場採購貿易增幅超過70%,帶動了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這些成果和經驗,都值得香港的進出口貿易界借鑒和參考。香港倘能運用好自身優勢,在協助國家鞏固和開拓外貿市場方面做足功夫,相信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分享到國家外貿進出口增長的成果,從而克服暫時困難並渡過難關,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過去幾十年,香港一直靠貿易起家,進出口貿易界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開拓經驗,面對現今的總體逆境,進出口業界不應失去信心。分析今年的進出口數據,雖總體上有所下跌,但當中還是有一些亮點。比如,11月份輸往印度和越南的整體出口貨值分別上升13.9%和11.3%,顯示一些國家及地區對進出口還是有相當的需求的。關鍵是業界需要順應時世變化,一方面發揮背靠內地的優勢,另方面主動出擊,發掘更多新興市場的潛力,排除萬難,尋找新突破口,努力保持住香港亞太貿易樞紐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