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字裡行間:古文不可不讀


放大圖片

■書中所選,都是經典,值得一讀。 作者提供

黃仲鳴

方今大學生的中文寫作水準,愈來愈差,有人以「一蟹不如一蟹」來謔稱。新學期伊始,上寫作課時,我照例對一眾學子說,要多讀文言文,白話文才會寫得好。但言者諄諄,肯拿起一部《古文觀止》的,試問有幾人?

猶憶讀小學時,學校自編國文課本,選輯四書五經、歷代詩詞古文;此外,還編選了新文學作家的作品,令吾等小小腦袋,一早就塞滿了新與舊,得益不淺;於今的小學甚至中學,當然沒有這種福分。這所學校,叫做敦梅學校。記得讀五年級時,班主任叫梁偉才,一堂來個突擊,考查我們有沒有歸家溫習,要一個一個出來背書。班房剎那間驚雲滿佈,蓋不識者要打手板也。果然啪啪聲響,不少捱了打。到我時料「死梗」,老師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此文剛在堂下唸了一遍,一開口「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後,竟無阻滯,一字不錯朗誦到最後一個字。這一幕永誌到現在。幾十年了,讀過的古文忘不了,要全背,還數李白的,蓋音韻鏗鏘,流暢可誦也。當年若背《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必定「難逃一劫」。

近日逛書店,看到王鼎鈞的《古文觀止化讀》(台北:爾雅出版社,二零一三年),封面頗吸引,遂購之。〈前言〉中有云:「古文觀止並非人人必讀,讀古文觀止者必須化讀。」這兩句話不全對。當然,方今之世,古文已是老掉牙,可不看不讀不背;但「必須化讀」云云,則有斟酌,據我的閱讀史,每多「不求甚解」,塞進腦海,年紀大了就掏出來,慢慢明其義;書寫時每不自覺噴湧而出。王鼎鈞所說的「化讀」,是指「化,大而化之,食而化之,轉而化之」,一語說破,即「消化」。但其後,王鼎鈞卻說:「但觀大略,常有會意。」這就自相矛盾了,既要人「必須化讀」,何以又可「觀大略」?

王鼎鈞的「化讀」,其實「化」得甚佳,「化」得甚有趣,不僅說說作者的逸事,還有創作的背景;最重要的是將內文分拆,每段都有解說;而在原文之下,都以細字註釋,以《春夜宴桃李園序》為例,「皆為惠連」句下註「謝惠連」;「幽賞未已」句「幽」註「雅、靜」,「未已」註「未盡」。這種註法是釋字釋詞,最重要的是分拆段的解說,每見王鼎鈞的閱讀心得。這就是「化」了。

這書只選了《古文觀止》二十四篇來「化讀」,非全選,也非「言文對照」,只「註音釋義」,對文言初哥來說,或有不明;但這不要緊,看解說已可得其梗概。可惜,王鼎鈞漏說了一點,或他認為不注重,那就是背誦。猶記小六時,學校課本已不能滿足我的飢渴,於是買了本宋晶如註釋的《古文觀止》,放學或假日,登上灣仔三馬路,在林間朗誦,那種情景仍歷歷在目。課本沒選的,那時俱讀了。

詩詞歌賦古文是要誦的,那才得其韻味、悠然神往,甚至入心入肺入血液,享用無窮。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騎行在「童話之國」 (2016-01-05) (圖)
字裡行間:古文不可不讀 (2016-01-05) (圖)
詩詞偶拾:你在,還是不在 (2016-01-05) (圖)
來鴻:愛 (2016-01-05)
亦有可聞:守望的姿態(五) (2016-01-05) (圖)
歷史與空間:免費暢遊「準五星」 (2016-01-02) (圖)
書若蜉蝣:土瓜灣與書寫的人 (2016-01-02)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禪心(十九):唐代詩僧皎然(之三) (2016-01-02) (圖)
亦有可聞:守望的姿態(四) (2016-01-02)
生活點滴:說說我家柴乖乖(下) (2016-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