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即使面對更加風高浪急的金融海嘯,包括筆者在內的眾多國人,大概也不會忘記2016年的首個星期,中國曾經陷入的這場「股匯風暴」。幸虧中證監在本周四晚緊急叫停熔斷機制,才令這場風暴的規模暫時被遏制。雖然這種「朝令夕改 」的手法備受批評,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知錯能改不僅是態度問題,也是向市場釋放明確的信號,有助穩定人心。
官方對人幣態度讓人猜不透
相比之下,人民幣匯率將會如何發展,官方的態度至今讓人猜不透。本周四人民幣中間價突然大幅下降332點子,降幅之大令人跌破眼鏡。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對此發出強烈質疑,指監管層的所作所為是「神邏輯」,「干預之後又不干預,不希望下跌別把中間價調那麼低嘛......央行最起碼跟大家講清楚,到底想幹嘛,市場都搞成這樣了,MPA(宏觀審慎管理)呢?」
猶記得去年「811 」新匯改後的幾個交易日,人民幣應聲大跌,當時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曾表示,「所謂『官方要求貶值10%以促進出口』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言猶在耳,市場風聲卻有劇變的趨勢,被視為具有官方權威的中金公司,昨日聲稱在岸人民幣到今年年底將貶值至6.87。而在「811 」之前,在岸人民幣約為6.20水平,若跌到6.87,貶值幅度正好超過10%。路透社更引述官方顧問表示,人民幣應該「一次過」貶值15%。
吸取熔斷教訓 免釀更大危機
看來,易綱的保證能否兌現,恐怕要打一個問號了。但願監管層能吸取熔斷機制的教訓,因應最新的形勢變化,果斷採取措施穩定人心。最起碼要「跟大家講清楚」,哪怕要改口承認10%的關口守不住,並因此被譏諷為「自打嘴巴」,也好過放任各種猜測眾說紛紜,釀成更大的危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涂若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