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墓室中出土的「軍假侯印」銅印章。 本報重慶傳真
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日前在位於三峽水庫消落區的涪陵古墳壩遺址考古中,考古人員發現一座東漢至六朝時期石室墓,墓室中發掘一枚「軍假侯印」銅印章。專家稱,這是重慶市首次在墓葬中發掘出的軍中官印。
「這是漢代較為常見的墓葬形制之一,即兩人分別下葬在同一間墓室的兩個相互緊靠的墓穴中。」涪陵古墳壩遺址考古負責人肖碧瑞介紹,兩具墓葬平面均呈「刀形」,呈軸對稱分佈,其中一具墓頂已殘損,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兩具墓葬中間,竟被一條甬道相連,這與以往見到的漢墓相比,較為罕見。「由此推斷,只有關係十分親密的人,像夫妻、兄弟等才會採用這種形制的墓葬。」
出土的「軍假侯印」和現在的私章大小無異,邊長2.4厘米,通高2.3厘米,呈青綠色,表面佈有銅斑,印底用陰文篆刻(漢代的一種篆刻種類)的「軍假侯印」四字清晰可見。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白九江稱,在《後漢書.百官志》中查詢得知,東漢時期的確有「軍假侯」這一官職。
根據史料,這種印章應屬當時東漢的中下級軍中官員所有,作用則起到類似調兵等職能,其主人的帶兵數量應該在200人左右。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重慶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