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台北書展策劃的「愛玲進行時」吸引眾多參觀者前來。 中央社
今年是作家張愛玲逝世20周年。舉行中的台北書展,推出了以張愛玲遺物、手稿等打造的「愛玲進行時」特展,從「衣食住行寫」全方位展示這位著名女作家的一生。策展人張曼娟昨日請來宋以朗、皇冠出版社發行人平雲等到場對談。
宋以朗、平雲都與張愛玲有淵源。宋以朗的父母宋淇、鄺文美夫婦是張愛玲畢生好友,張愛玲在遺囑中將遺物全部交付他們處理;父母去世後,宋以朗成為張愛玲遺產執行人。
自1966年皇冠出版社首度出版張愛玲作品以來,平雲和父親平鑫濤兩代人已接力出版多部張愛玲作品,其中包括2009年出版的、帶有自傳色彩的《小團圓》。
《小團圓》手稿原件首亮相
本次展覽不少展品有賴於兩人提供支持,其中包括《小團圓》手稿。宋以朗透露,手稿保存於台北,2009年香港書展時只展示了複印件。因而,今次是《小團圓》手稿原件首度公開亮相,讓讀者得以飽覽張愛玲的「寫」。
特展還大規模展現張愛玲的「衣」,策展人張曼娟對其中四頂假髮頗為重視,她說,這幾頂假髮髮色從黑中帶銀、黃褐色一直到銀灰色,體現晚年張愛玲對「時間」的敏感。
特展甚至還原了張愛玲在上海舊居常德公寓的客廳陳設。此外,宋以朗在對談中透露張愛玲的「食」。他回憶說,其時年幼的他,看到居住在他家的「這位阿姨」經常今天買麵包,明天才吃。他由此推測張愛玲有胃病,這麼做是為了進食時能讓胃舒服一些。
展館內一塊巨大看板展示着張愛玲的「行」,還播放影像介紹張愛玲的台灣「行」。影像中透露,張愛玲在文章中將海上望南台灣的景象形容為「古畫的青山綠水」,並稱「知道這輩子不會再看見更美的風景了」。
張曼娟說,這次特展以「愛玲進行時」命名,既是用眾多體現生活細節的展品,體現張愛玲並非「有情無愛」,而是勇於去愛;另一方面,也是要表現「張迷」對張愛玲強大的愛。 ■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