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魯豫與劉巖(右)共賞《26分貝》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是什麼「障礙」了你我,是什麼「醫治」了他人,幸福與快樂明明那麼近,卻被忽視了嗎?中國首部公益時尚輕舞劇《26分貝》的導演劉巖帶來的,正是這樣一種質疑:擁有諸多光環的人在光鮮與病態中的苦苦掙扎,活在無聲世界裡的殘缺天使奔向夢想的奮力一躍,這些,你都看得見嗎?
「26分貝是聽力的一個界限,超過的即是聽力障礙者,但我認為,26分貝不僅限於聽力的概念,也是快樂與不快樂,幸福與痛苦,甚至是生存與死亡的臨界點。」作為舞蹈家,劉巖拿到了無數國內外的舞蹈類大獎,一支獨舞《胭脂扣》更是讓人折服,但是在2008年一次奧運會開幕式綵排中,她卻意外摔傷,雙腿永遠失去了知覺。不幸的意外終結了她站立舞蹈的夢想,卻也因此結下了與特殊人群的不解之緣。「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曾去病房探望我,他說,劉巖,你要相信 『相信』的力量。」
就像舞劇中的「小石頭」那樣,羨慕着喜劇明星「安吉爾」總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於是模仿着他的表演,一次次努力地向着26分貝伸出手去,無限接近又被迫退回,但生活就像蕩鞦韆,不會總停留在最高點,只要微笑着去面對,總能無限模糊着那個臨界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