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亮勝成為梅港青年偶像,踴躍與之合影。邵萬寬 攝
四天梅州之行內容豐富,壓軸座談會更令人滿載而歸。訪問團團長、絲寶集團董事長梁亮勝與梅港青年真情對話。謙遜的他笑言:「只想跟大家講講自己過去一步一個腳印走過的路。」他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比身邊的人做得更好!永遠走在別人前面。」就是這個簡單的目標,數十年來不忘初心,成就了今日不凡的大企業家。他勉勵青年:「一定要訂立目標,目標可大可小,有遠有近,但一定要有,要養成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習慣。人生,積累很重要,一點一點積累,成就一個又一個人生目標!」
梁亮勝透露,至今「我每年初一都會訂立全年目標」。他憶述,年輕時在老家當礦工時,目標是「從井下調到井上」,自己當年雖瘦得「一捏就斷」,「拚命拚命地幹」,結果一年後在270名青年礦工中,第一個調到井上,當上電工。
接着,他又給自己訂下「當電工班長」目標,3個月後如願,又再立進入「技術革新小組」新目標,晚上偷偷跑入廠裡學會所有機器,半年後再成為「技術革新小組組長」。
睇準港幣跌美金升 賺「第一桶金」
上世紀80年代初,梁亮勝伉儷來港,沒錢,只能租住300多呎單位的「客廳過道」,一張沙發床就是夫妻倆的天地。白天到碼頭做搬運跟車送貨,晚上讀商科夜校,但他心中很清楚:「我一定不是打工的人。」3年「積累了幾萬塊錢,開始學做生意」。在眼花繚亂的廣交會上,他留心觀察到,一把精美的檀香扇售價驚人,聯想到做搬運工時檀香木在港一點也不值錢,於是他到檀香店,更推算出「一把五六千元的檀香扇,只需用六七元的檀香木」,結果在港買檀香木,再賣給內地進出口公司做檀香扇,開始了第一筆生意。1985年中英簽訂聯合聲明,港幣急跌,美金上升,梁亮勝察覺到是次機會,以廉價賣出檀香木,但要求對方先開了一兩年信用狀(以美金付款),不出所料,信用狀收到的第二個月,1美元兌港元,由4元多升至8元多,賺得「第一桶金」。
遊台逛商場 悟出化妝品大王
1989年,38歲的梁亮勝在港創立絲寶集團,開始做實業。人生第一次外遊,舉家到台灣,導遊帶他們去商場,他看傻了:「為什麼一進門賣的是化妝品,印象中商場進門都是賣吃的。」他透露:「在港太忙碌,根本沒去逛商場。」結果導遊告訴他:「以前生活不好,台灣也是賣吃的,生活好了就賣化妝品,香港的商場也是這樣的。」
他回港到商場一看,果真如此,更了解到化妝品利潤很高,是每個商場的主打品。「我就想到,內地生活開始越來越好,將來也會這樣。」就這樣,他投資武漢,成為「化妝品大王」。
梁亮勝接下來的商海馳騁,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傳奇。在湖北開政協會議,他看到文件中提到「對外資開放商業」,這時的他已到過世界各地,意識到國外大賣場不久將進駐中國,但當時化妝品不進大賣場,結果絲寶馬上研發洗髮水,讓洗髮水成功進入大賣場,又趕上了好時機。
前幾年,他在美國經濟最蕭條、最低潮時,一口氣買下37個美國高爾夫球場(即美國社區中心),隨着美國經濟好轉,美金上升,不但資產升值,社區消費亦增長,再次證明他有眼光、有膽識。
梁亮勝勉勵年輕人:「要開闊視野,知識面越寬越好,以欣賞及批判的眼光看事物,生活中善於積累、觀察、學習、思考及總結,不斷向目標邁進」。梁氏38分鐘即席發言,談及其傳奇的人生路,贏得掌聲連連。 ■記者 鄭群、邵萬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