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近年大批南亞裔「假難民」湧港。油尖旺區議會昨日討論該區「假難民」問題,多名區議員提出動議,要求政府取消給予難民「行街紙」、設立「難民營」,並考慮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區議會最終以13票贊成,0票反對,2票棄權通過動議。
警方代表在昨日會上指,由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油尖警區共拘捕186名涉及申請免遣返聲請者,較上年同期的142人上升31%。另外,同期油尖警區涉及免遣返聲請人士的罪案共有188宗,當中有61%涉及盜竊、毒品及扒竊等案件。
入境處代表指,2015年底有10,922宗尚待審核的聲請,截至2016年2月已積壓至11,094宗。而2015年全年只拘捕232名非法工作的非法入境者,截至今年2月則拘捕40人。
擬源頭堵截 申羈留聲請者權力
代表續說,下月12日舉行的保安事務委員會上,將討論修訂「未獲授權進境者」定義,將以往針對越南、內地及澳門的非法入境者,擴大定義至所有國家人士;推行入境前管制,在源頭堵截,在源頭國家引入「預辦入境登記」機制,防止在港逾期逗留人士來港。
當局初步建議賦予權力羈留正審核、等候審核聲請或上訴者,並尋找或翻新設施在有需要時增加羈留人數等。
區議員莊永燦指特區政府令香港成為最慷慨城市。他指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訂明要充分理由相信聲請者有遭受酷刑的危險,才不得將之驅逐、遣返或引渡,但立法會在2012年通過,只要提出聲請便不能遣返,形容港府「闊佬懶理」,只要聲請者到埗「舉手」就接收難民,更可獲得每月3,400元的生活費。
區議員黃舒明表示,「假難民」問題變相影響本地少數族裔生活,街坊遇上南亞裔人士,都會擔心被行劫,本土少數族裔人則被投射恐懼目光。
|